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中原商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木马窃取“QQ三国”密码
可破坏QQ医生程序
解百纳保卫战:
行业利益还是消费者利益
奥运年 平板电视产业商机无限
家长“还愿”催热考后消费
夏装提前进入“打折季”
消费资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家长“还愿”催热考后消费
家长:痛并快乐着专家:让孩子正确树立消费观

随着中考成绩的公布和高招录取的开始,不少家长纷纷兑现对孩子的承诺,“考后消费”不断升温。

那么,“考后消费”是如何形成的?家长“还愿”催热“考后消费”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家长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有意义地度过入学前的准备阶段呢?

主流:数码产品

在“考后消费”升温的众多因素中,数码产品方面的消费占了主导地位。在一家大型数码产品卖场,销售人员表示,最近一段时间,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等数码产品销量一路看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考生家长为兑现承诺,对孩子实行奖励。

前来选购笔记本电脑的市民于先生表示,由于他外甥今年高考的分数非常理想,他将兑现当初的承诺,送给他一台电脑作为奖励。他还说,除电脑之外的其他项目都有“专人”负责,全家人已经自觉地承担起这位“准大学生”的一些重大开支。

于先生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对于一个普通的“准大学生”,仅购买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电子辞典、MP4、移动硬盘等就要花费一万多元。

对于“准大学生”而言,数码产品既实用又时尚,是步入大学之前的好礼物。但对于家长们来说,考后的花费还远远没有结束。孩子的出游、会餐、购物以及考驾照、学外语等各类花费纷至沓来。有的家长甚至表示,仅高考后的一些“必需”花费,就相当于普通家庭学生大学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和,甚至更多。

家长:痛并快乐着

面对高额的考后消费,家长们感到了明显的经济压力。但看着孩子经过多年努力考出的好成绩,不少人也表示,只要自己有能力承受,将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孩子这些年上学很辛苦,特别是高三。平时,不要说出远门,就连正常的休息都保障不了。现在好不容易考完了,孩子要和同学出去旅游,当家长的能不答应吗?再说,当初为了让他安心复习,我也承诺过,该兑现就得兑现。”考生家长刘秀华如是说。

和刘女士一样,“只要成绩好,能上理想的学校,花多少钱家长都高兴。”这样的观点被许多考生家长认同。同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家长们更不敢掉以轻心。张翠兰已经为女儿安排了两次旅游“散心”。“就怕孩子有心理负担,想不开。能让她心情好点,花点钱是应该的。”张女士表示。

专家表示,这是社会需求的变化。以电脑为例,它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满足孩子这方面的需求。但也应量力而行,把握好购买时机,并教育孩子正确利用电脑进行学习,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时,专家还强调,对于考后的适当放松和以此为目的的理性消费本无可厚非。但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人口与教育资源存在的矛盾,导致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竞争激烈。在这种激烈的竞争面前,考生和家长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高考过后,自然会形成过度压抑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从而也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市场行为。

专家建议,这种消费一定要适度,切不可盲目消费,给考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家庭的正常支出形成不必要的压力。

专家:让孩子正确树立消费观

对于考生家长与孩子“许愿”、“还愿”做法,专家认为,这种“押宝”的做法让考生和家长都无法端正对高考的态度,也无法从根本上正确认识高考。

当这种做法被错误地认为是对孩子的一种“物质奖励”,而在社会上形成风气的时候,将对我国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严重的挑战。与此同时,当家长和孩子的行为都达不到对方预期的时候,孩子心中的挫败感、家长对孩子的失望就会油然而生。

专家建议广大考生家长,要树立培养孩子终身成才的观念,不要将眼光仅仅锁定在一个教育阶段。在上大学前的两个月,放松身心之余,家长不妨把家庭的“财权”下放给孩子,让他们真正参与管理家庭的日常消费,让孩子们知道“柴米贵”,学会“感恩”,学会理财,是教育他们如何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好机会。 景 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