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成都拍卖“豪华
行政区”的再思考
房市论战背后是利益博弈
镇政府供着土地爷
瓮安事件问责不要隔靴搔痒
奢华算什么文化
浙江高考又启新政 减负反被疑增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浙江高考又启新政 减负反被疑增负
多项探索开启高考改革新思路 能否实现减负之实?
漫画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伴随各地高考招生工作的陆续展开,关于今年高考得失的评论正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与此同时,人们开始了对新一年高考的谋划。

为配合高中新课改试点,浙江省近日正式启动了全新的高考方案。然而,以减负为初衷的高考新政,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的目的?

多项探索开启高考改革新思路

目前包括浙江在内的绝大多数省份,实行的是单一的一次性统一选拔考试。这就产生了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诸多话题:“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方式科学吗?高考如何更好地将应试教育引导到素质教育上来?

以最大程度实现高考公平公正和高考减负为目的的浙江高考新政近日出台。

改单一的一次性统一选拔考试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是本次高考改革的第一项突破。所谓的三位一体,是指学业水平测试即高中会考、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

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介绍,改革后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将进一步强化会考作为学业水平考试在高考招生中的作用,其成绩进入档案,提供给所有招生院校,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

同时,延续高中新课改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在学生成长记录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内容涵盖学生的品质与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等六个方面,结果包括学业评价、项目测评、操行评语。根据要求,评价结果将最终形成《浙江省高校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基本信息表》,在学生达到高校投档分数线后,随同学生的电子档案一并投档,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院长葛为民认为,此举将有效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项改革措施是:改单一考试科目为分类设置考试科目。对于报考第二、三批录取院校的学生,重点测试通用型知识和能力,考试科目维持原有的“3+X”科目组合不变。对于志愿报考第一批录取院校的学生,在“3+X”科目组合基础上,增考自选模块。自选模块由考生在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门学科选修模块的18道题中,自主选答6题。对于定位报考第四批录取的高职高专院校的,考试科目除“语、数、外”三门外,增加技术考试。技术科目包括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

改革新方案的另一大突破是:改一次考试为部分科目多次考试。为避免因环境和设备等出问题给考生考试造成难以弥补的影响,弱化一次考试的偶然性,新高考方案对英语听力和技术考试提供每年两次全省统考机会,学生可自主决定参加考试的次数、选择考试的成绩。每位学生最多可参加两次考试,成绩两年有效。首次考试时间为2008年9月。

顺应高中新课改的需要

张绪培坦言,浙江省此次高考改革有着深远的社会现实基础和历史意义。

首先,本次高考新政是在高中新课改基础上施行的,顺应了浙江省教学改革的需要。

从2006年开始试行的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突出强调了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三维目标的统一;尊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权,突出了学生的有差异发展;同时,还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与此同时,这次高考改革还是浙江高等教育大众化、高中教育普及化的必然要求。来自浙江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浙江省高考录取率达72.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8%,初中升高中的比率达96.6%。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方面,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培养目标差异很大,单一的选拔模式很难适应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的多样性需要;另一方面,高中教育普及化后,学生个体差异更大,如果让所有学生参加完全相同的考试科目和内容,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会造成沉重的学习负担。

为使新课改高考方案更贴近实际,教育厅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了调研,并先后召开了由省内部分学科专家、教育研究工作者、党政主管部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高考命题专家、学生和学生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逾50场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几经修改之后,方案终于出台。

减负初衷

能否实现减负之实?

尽管教育部门希望,这次改革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实力和真实水平,但方案出台后,还是引来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有人认为,将原有的“3+X”考试模式人为区分为“3+X+自选模块”“3+X”和“3+技术考试”,有将学生人为区分为三、六、九等的嫌疑和误导,容易引发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攀比心理。

同时,还有人认为,虽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考大学不像过去那样困难了,但不放弃任何一个进更好大学的机会,仍是绝大多数家庭的美好愿望。在此心理作用下,许多家长和学生并不愿意根据自己的真实水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考试科目,而学校为了攀比上线率和重点率,也会尽一切可能鼓励学生实行多项兼报。这一切都会在无形中增加考生的负担,使减负的初衷最后演变为增负之实。

还有人对本次改革的另一项内容提出了质疑。根据改革方案,第一批招生院校可以自行选择是否将“自选模块”的分数纳入投档分数范围;招生院校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对相应学科的会考成绩提出等第要求;在投档分数线以上,还可以自主对学生的统一选拔考试成绩、会考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择优录取。有家长质疑,既然“自选模块”不是所有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的必然选择,那么加考就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高校的后两种自主权,则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招生者的自由度和随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暗箱操作披上了合法化的外衣。

针对可能出现的“三类兼报”行为,葛为民说,全国和省内高校每年在浙江的高考录取新生大约在26万人,其中“一本”仅3万人左右,“二本”“三本”在10万左右,剩余的一半则进入到各类高职高专。从这一点分析,有能力报考第一批院校的学生只是很少数,而理性选择第三种考试模式的考生应该占到绝大多数人。

另据介绍,为淡化学校之间在上线率、重点率上的攀比,新高考政策还将改学校集体报名为社会化报名和学校报名相结合的办法,为考生自主、理性选择考试类别提供更为宽松的环境。

对于高校招生的自主权问题,考试院认为,自主选择是未来高校招生的趋势,个性化、多元化的选拔标准使得不同类型的学校能够选拔到适合自身培养目标的学生,有利于高校更好地培养和选拔既有必备的知识基础,又有个性和特长的专业人才。同时,一所学校在一次高考中只会设置一个选拔和录取标准,因此,对报考同一所学校的学生的选拔,这仍是公平的。

张绪培坦言,作为阶段性的高考改革方案,新政出台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但在未来,教育部门还会继续有计划地根据实际情况完善高考制度,以使高考更加公平公正、科学合理。

据《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