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种垄断过于霸道
80后作家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躲避现实
漫画:天气预报潜规则
最牛桥是悲哀的象征
从袁隆平买车看
对富的认可与仇视
泛VIP时代: 贵宾真的“尊贵”吗?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80后作家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躲避现实

老作家王蒙和80后作家张悦然在湖南卫视进行了一场“对话”。王蒙批评80后作家在“躲避历史”,而张悦然则认为老作家的作品和历史靠得太紧,很难看到人格独立的作品。(《京华时报》7月27日)

王、张之争无非是在对一个“伪问题”进行假打而已。因为作品和历史的远近,是由题材决定的,作品的价值也不能根据其和历史的远近而定。王蒙1956年发表《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时只有22岁,这篇奠定他本人在当代文学史地位的小说,在当年之所以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干预了现实生活,“表现了强烈的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的思想主题”。

王蒙先生没有指出,80后作家的作品最致命的问题在于“躲避现实”。在他们的作品中,看不到多少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干预,更谈不上批判与反思。

中国近30年来,可以说是一个市场化、商业化和资本原始积累快速扩张的时代,西方类似时代,是一个涌现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时代,如法国有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美国有马克·吐温和他的《镀金时代》。

出现如此局面,王蒙老先生也难辞其咎。王蒙发表《躲避崇高》之后,就躲得离作家的社会责任感远远的,其他作家也紧随其后,纷纷躲开宏大叙事躲开公共领域,尽可能写得神秘写得纯粹,完全不屑于关注思想和社会,只顾“自己和自己玩”。 郭松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