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上一版3
空即是色
中流砥柱
汉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有一年夏天北京很热,我的一个中学同班同学,在外地一个避暑胜地做领导,他给我打来长途电话,他说,北京要是热的话,你就来我们这儿避暑吧。我就去了,到那儿之后,他说,我舅舅腿疼,疼了十多年了,一直拄着拐杖走不了路,你能不能给他看看?我心想,腿疼不是风湿就是类风湿,或者是痛风,这都是比较难治的顽固病,况且都十几年了。我不知道能不能给他治好。后来他舅舅来了,真是拄着个拐杖。我说,你是关节疼吗?有没有红肿?他说,我关节不疼,关节也没有红肿变形。可见不是风湿,不是类风湿,也不是痛风。我说,那你到底是怎么疼?他说,我这个腿抽筋,一受凉就抽筋,一活动就抽筋,一活动、一走路、一负重,腿就抽筋,抽筋疼得我走不了路。晚上一夜一夜地抽筋,睡到半夜就抽醒了。我说,那补点钙啊。他说,钙片我不知道吃了多少了,就是不管用。

于是,我就想到了,一受凉他的腿就抽筋,这不是有寒吗?中医有驱寒的、助阳的药啊。还有,一活动他就抽筋,而他的皮肤很干燥,皮肤又瘙痒,这不是阴血不足吗?咱用点养血的药,松解肌肉痉挛的药,正好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有个方子,叫“芍药甘草附子汤”,这个附子和甘草相配是助阳的,芍药和甘草相配是养阴血、松解筋脉拘挛的。芍药、甘草相配非常有意思,后来的医生就把芍药、甘草相配叫做“去杖汤”。中医有个药叫木瓜,实际上木瓜也是食品。中医的很多药都是药食同源,既是药又是食品。木瓜是松解肌肉痉挛的,所以我把它加进去了。还有个药叫伸筋草,听这个名字不就是松解肌肉的吗?也加进去了。这个老先生长期不能干活,走路不便,腿疼拄个拐杖,心情郁闷,常常感觉胸闷,我就加了一个宽胸理气的药,叫苏梗。就开了这么一个小方。我心想,很难取得疗效,他拄拐杖都拄了十多年了,怎么能有效呢?反正你让我开方我就开个方吧。我开了三服,我说,老先生,您要是吃着有效,又没有什么副作用,您就多吃几服,没效您就另请高明。

过了两三年,我又到了这个地方。这都是很早以前了,那个地方当时还比较落后,自来水不是接到每个人家里,而是在街道上,人们挑着桶去接水。我在街上走着,有个老先生挑着一桶水过来了,一看见我,就把水桶放下跟我打招呼说,郝医生,你来了。我说,您是……他说,我是谁谁的舅舅。他说的是我同学的小名,那个同学已经是县长了。他说,你怎么不认识我了,几年前你给我看病,我腿疼,拄了十几年的拐杖,吃了你的药就好了,你看我现在居然能挑水了。我说,我给你开了什么药?因为开完方我不觉得它会有多大的疗效,我就忘了。我真想看看到底是什么方子?疗效这么好。

他挑着水,我就跟着到他家里去了。他拿出一张纸来,纸后面贴了好几层纸,拿糨糊黏着,成了厚厚的一个纸板,上面是我拿钢笔写的字,就是我刚才所说的,附子、白芍药、甘草、木瓜、伸筋草,还有苏梗,当然还有个药,川牛膝,是引药下行的。他说,我就吃你这个方子吃了六十多服,从此我的腿就不再抽筋了。你看我现在,不但可以走路,而且可以挑水了。我说,你为什么把这个方子糊这么厚啊?他说,我们这儿的人都知道我拄了十几年的拐杖,都知道吃了这个方子之后我的腿好了,所以腿疼的病人都来求我要这个方子。我就给他们看,看的人多了就把这个方子揉烂了,所以我就贴了一层又一层。我说,他们吃了有效吗?他说,大多数没效。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这个方子本来就不是治这些病的,是治阳虚、筋脉失温、阴血不足、经脉失养的。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当听说别人用某个方子治好某个病的时候,不要把这个方子拿来直接吃,它不一定适合你。这就是说,医生给他开的方子是针对他个人的,是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不具有普遍的适应性。

张仲景创立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那么,我们今天的中医界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叫做什么呢?叫做“辨证论治”。这个“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症状,比如病人肚子疼,咳嗽,这就是症状。体征,如医生按按病人的肚子,一按就疼,抬起手来也疼,一摸肚子非常硬,这就是体征。辨证论治就是医生通过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然后用中医的理论进行分析。分析什么呢?分析这个病变部位在哪儿,是在脏,还是在腑?是在哪个脏?是在哪个部位?分析了它的病位,然后再分析它的性质,是寒证还是热证?再分析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