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上一版3
空即是色
中流砥柱
汉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写小说一举成名

梅 辰:您的第一部小说《今夜月儿圆》让您一举成名了?

马未都:《今夜月儿圆》是我动写小说念头的第三个小说,前两个没发,不过后来改改也都发了。那时发表小说跟现在有些不一样,特难。三十年前,“文革”刚结束,1977年全国没有人发表过小说,全国也没有地方接收这些稿件。最早引起全国关注的一篇小说是卢新华写的《伤痕》,发表在1978年8月11日的《文汇报》上;另一篇是王亚平写的《神圣的使命》,发表在1978年第9期的《人民文学》上。

当时最有名的小说都是发在报纸上的,因为报纸的影响大,杂志的发行量相对小。

梅 辰:《人民文学》挺有影响的,刘心武先生的《班主任》就是发在《人民文学》上的。

马未都:《人民文学》发表后又经报纸转载的。我写的《今夜月儿圆》是发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中国青年报》当时的发行量是今天所有办报人望尘莫及的——近五百万份。

梅 辰:简直就是天量!

马未都:而且它一共就只有四个版面,那时的报纸都是这样,就四版,我的小说就占了一个整版。那时我们车间一百多号人就这么一张报纸,你看完了我看,人歇报不歇,传阅量非常大。如果以五百万的发行量来计算的话,那么这份报纸真正的阅读量应该在五千万人次以上。五千万的阅读率你知道那是什么概念吗?中央电视台的《非常6+1》这样高收视率的节目,在收视最顶峰的时候也就是一千万人。你不能想象当时我发了这篇小说后,走到哪儿人家一听说我是这篇小说的作者,没有不知道我的。特火!

梅 辰:嗯,那是相当的火!

马未都:那时不兴粉丝什么。

文章发表后没多久《中国青年报》就开了座谈会,当时被邀请的人就我和顾城两个。顾城你知道吧?(梅:诗人,已经过世了)当时出版社的总编也出席了,“呦,出版社总编辑出席”,把我们吓得够呛!

链接:顾城,中国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1993年10月在新西兰寓所辞世。

梅 辰:从此就走上了文学之路?

马未都:对。我8月20日发表的小说,两个多月后,七十多天,11月3日就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报到了。

当时团中央的三驾马车《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和中国青年出版社下属的《青年文学》,当时叫《小说季刊》正在招编辑,经人推荐,他们就把我给叫去了,给了我一份稿子让我回来改改。

梅 辰:考考您的水平。

马未都:我不知道是考我,我当时不懂,而且人家改稿一般都是尽可能地少改,我是大刀阔斧地就给改了。几天后把稿子给杂志社送去,没多久就通知我去上班了。那时候从工厂调到出版社是不可想象的事。

梅 辰:您当时用的笔名叫瘦马,怎么想起用这样一个笔名?

马未都:没别的意思,我姓马,年轻的时候又很瘦,一百二十斤,就是因瘦而名。后来我有一次翻书,意外地发现瘦马这个名非常不好,就不再用了。

过去有一句话“扬州养瘦马”,指的是在晚明时期,秦淮河畔有养妓女抽象气。就是把一个七八岁、十来岁看着特别有潜力的小女孩买回家来养着,教她琴棋书画,那时的妓女都讲究要会琴棋书画,等养到十七八岁时就把她卖掉,这就叫养瘦马。我一看,呦!怎么是这意思?得了,我别用了吧,后来就不再叫了。

梅 辰:您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马未都:没什么特别含义。未,代表乙未年,我是阴历乙未年(阳历1955年)生人;都,代表首都,因为我生在北京,所以叫未都,简单地说是这个意思。(梅:复杂地说呢?)我爹跟我说当时正在建设新中国,我的名字中还有一个政治含义就是“未来首都的建设者”。我弟弟叫马卫平,取保卫和平之意。我们家孩子的名字中间都是wei字,但音同字不同。

梅 辰:您是否保留了第一封读者来信?

马未都:没有。那时候每天都有许多读者来信,一个礼拜大概就能拉一卡车,我没保留这些东西。我自己过去的好多东西都没保留,包括我的手稿都没保留,什么都不留!我曾经想找一篇我过去发表过的文章都没找着。

梅 辰:您是只喜欢收藏别人的东西,不收藏自己的东西。

马未都:我觉得那样特自恋。

(完)

中信出版社出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