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奥运之火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蹦”出去的铜牌少年
董栋,全家人都为你自豪
夺取自己的“金牌”
为中国女篮鼓掌
欢迎改词 但别恶搞
胡同深处的“奥运人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全民健身:
夺取自己的“金牌”

包裹着缕缕阳光的微风吹散了夜的神秘,伸向晨曦的手轻轻一颤,昨夜的凉意已去。太阳说:夏天还没有结束。许多的北京市民正用晨练的方式,迎接着8月份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清晨,小区旁边的花园,一些七八十岁还神清气朗的老人,成了这里的主力军,坚持冬泳多年、年过80岁依然健步如飞的常老先生是这里的代表人物。“大道理我不太会讲,我只知道,比起那些整天泡在沙发上的老人,爱运动的老人更少患老年痴呆,也更能融入现代社会。”常老先生说,“奥运会之前,来这里晨练的人并不太多,这几天,来锻炼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花园旁边是两个篮球场,几帮子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正在展开激烈角逐,在旁边观战的小田估计是个替补队员,他说:“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这里,当不了姚明、易建联没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热爱篮球,热爱运动!”据小田介绍,这里的4个篮球架以前经常空着一两个,现在来的人多了,“害得我经常要坐板凳。”

奥运会不仅是运动员参与的盛会,更是宣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体育运动的好机会。随着与北京奥运的“零距离”接触,京城市民的健身热情空前高涨。这些天游走北京,广场、公园、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运动健身的市民。

“刘翔因伤不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金牌,您能接受吗?”常老先生笑着回答:“刘翔能够卫冕,是件大喜事,现在因伤退赛不能夺金,但他尽了自己的努力,同样是中国的英雄。”

与1984年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时全国狂喜、1988年兵败汉城时举国沮丧相比,今天中国人对奥运金牌的心态已经平和了很多。人们依然会守在电视机前,为每一块金牌的得失或兴奋、激动,或遗憾、唏嘘,但不会再有当年“过山车”一般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情绪波动。中国人依然关注奥运金牌,依然为中国体育健儿而骄傲,但中国人更关注自己的健康,更多地参与健身活动。这是中国人对体育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也是中国体育进步的一个标志。随着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在世界上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拿的金牌也越来越多,但中国人对奥运金牌的态度,已经悄然发生着变化。

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极大促进中国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而这种热情,又将为中国培养未来的高水平奥运会选手埋下种子。中国在家门口有何金牌的收获是国人关注的焦点,但对于中国来说,更为重要也更为艰巨的一项“夺金”任务,是要借助“北京奥运会”这块跳板,去努力夺取“全民健身”的“金牌”。

本报北京专电 记者 王文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