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谁惊扰了那段最美的时光
将来的那个人
二十年前的那盒盒饭
假如我有九条命
曾国藩如何读书
珍妃智救康有为
剃头匠升官
悲怆情溢当年奥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悲怆情溢当年奥运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清末中国曾称之为“世界运动会”。堂堂的中国是个大国,却一直到1932年才与奥委会发生关系。那年,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全国性体育组织。

没钱参赛,找到张学良

1932年的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中华体协已经雄心勃勃地准备。但教育部却因经费问题,最后只派一人——沈嗣良前往,他是体协总干事。

这时 “九一八事变” 已经发生了,东北成为“满洲国”,日本人为扩大影响,决定派东北的刘长春、于希渭参加奥运会。刘长春是东北大学学生、全国短跑纪录保持者。于希渭在大连,当时被日本人监视。有消息传来,奥运会已经准备接受“满洲国”加入的申请,消息引起平津体育界的愤怒。他们开大会,提抗议,派人与刘长春协商,不能代表“满洲国”参赛。刘长春是个热血青年,他发表公开声明:“苟余之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做牛马。”由于没有钱,东北大学体育系找到张学良,张豪爽地捐出1000美元。但刘长春不懂英文,体育系再派宋君复一起去,钱不够,张学良再捐600美元。于是,两人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赶到了。

奥运会在洛杉矶的大型体育场上开幕了。万众欢呼声中,各国代表队出场,队员们兴高采烈,手持鲜花快步前行。当中国代表队进场时,只有刘长春一个人拿着国旗在前面当前导,后面四五步走的是沈嗣良,再后面是四名工作人员: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朝鲜人)、托平(美国人),堂堂一个大国、古国,弄到这般田地,在美国的华侨无限伤感。

由于刘长春一路跋涉,未得休息,在预选赛中就被“刷”了,这次成绩还赶不上国内的成绩。虽然失败,但作为中华儿女闯入奥运大门的第一人,意义不可低估。

从满怀斗志到形同病号

1936年参加奥运会的人数已经大大突破原定计划,中国代表团人数达93人(运动员69人),还有武术表演11人,考察36人,因为政府终于肯出资了。这一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希特勒已经上台。国民政府与希特勒一直关系友好,部分国军士兵戴的都是德国军盔,用德国武器。所以,蒋介石大笔一挥,代表团预算的22万元中,政府给了17万,剩下的5万元“征集”,其实最后“赞助”的是“行政院”、“考试院”、“广州市政府”等,全是公款,只有少量的钱来自足球队到南洋表演的收入。另外,蒋介石见上一回奥运失败而归,国家也丢了脸,也想挽回一点面子。

听说能为国家争光,运动员都纷纷报名。结果,选拔又成为中国的“内战”。开始,体协决定在 1935年上海举办的六运会上选拔奥运选手,但发现情况复杂。如篮球队,先在参赛的全国各省队中选20人,集训后再选14人,另聘3人为选拔委员。到比赛时,选拔委员认真观看每场比赛,心中有了底,把20个人的名单上交体协,都认为选出的人不会给国家丢脸。足足一个半月后,沈嗣良说要重选。办法是:华北、华南、华东三地的队,先到上海参加选拔赛。那时的体育队是松散的组织,离全运会一个多月,运动员早已东奔西散,重选反而降低了质量。

代表团去欧洲不是坐飞机,而是坐船。从上海到柏林这段水路,并非风平浪静,遇到大风大浪,运动员全呕吐了。许多晕船的运动员,简直不敢出舱,整天迷迷糊糊躺在床上。这段水路挨了20多天,也吐了20多天。运动员们出发时是满怀斗志,但到柏林时已几乎形同病号了。

中国运动员落得一败涂地,除一名撑竿跳高运动员符保卢及格之外,其余全被淘汰。一个篮球运动员曾在国内比赛中罚球,罚25个中25个,但因为晕船,到奥运比赛时,对日本的两个罚球,却连篮圈的边儿都没挨上……

总之,当年参加奥运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更使人们感到今天国家重视体育的可贵。摘自《羊城晚报》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