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此一劫,
刘禹锡当大放悲声
炒作教师收礼更像是一种道德洁癖
修活人故居?
拜托 别再闹腾了!
月饼票衍生利益链 “黄牛”日进千元
飞行员辞职“零赔付” 是偶然还是进步?
ZHENGZHOU DAILY
新闻时评
蜡烛
残奥会上的收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月饼票衍生利益链 “黄牛”日进千元

核心提示

短缺经济时代代表“限量供应”的月饼票这些年又重现在中秋节这个传统节日里,同样要凭票领取,只是月饼票的含义发生了变化。一张小小的月饼票改变着人们过中秋的方式,也由此衍生着诸多利益链条。随着月饼票在全国各地的盛行,关于它的是是非非一直在持续……

巡回旅行:月饼票成中秋节日元素

近年来,月饼票俨然成了中秋节日元素。当亲朋相送的月饼简化为月饼票,送者与受者对月饼票有着褒贬不一的感受。

吴敏是广州市一家企业的办公室主任,每逢中秋节,都要张罗着给每位员工送月饼,可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先要提前联系好月饼生产厂家,等厂家备齐货后,还得开着车、带着工人过去取货,把月饼折腾回来后按各部门分发,然后再由各部门分发到员工手中。”她说,现在用月饼票可就轻松多了,一个电话与厂家谈妥,就可去交款领票,回来分发给职工,由他们自行去取。

可是月饼票不一定都给人带来愉悦的感受。提醒胡小清中秋节快要到了的,是1个月前收到的第1张月饼票。“可是为了领取这盒月饼,我从西城打车到东城,既耗时又费力,标价85元的月饼,光来回打车就花掉了70多元钱。这月饼票真有如鸡肋。”

有的人手中月饼票过剩更是不堪其烦。杨先生在今年中秋节前就收到10多张月饼票。“这些月饼领取点又不集中在一家店,工作忙没时间领,领回家也多得吃不了,只好转送给别人,让月饼票‘旅行’去了!当然了,月饼票‘旅行’总比月饼‘旅行’强点儿。”

节日商机:月饼票衍生的利益链条

月饼票盛行的背后自然对应着商机无限的月饼市场。许多月饼商家同时推出两个服务柜台,一个现场售月饼,一个凭票领月饼,后者生意比前者明显火爆。

中秋节前期,记者在位于广州市文昌南路的广州酒家看到,面对人头涌动的顾客,凭票领月饼柜台的服务员忙得头都没时间抬一下,只是麻利地从顾客手中收走票,再将月饼快速装袋交货。“真正自购月饼的顾客较少,多是拿着月饼票来领或是团购去送人的多。”一位服务员告诉记者。

月饼票过剩使倒卖月饼票的黄牛党有了市场。“要(月饼)票吗?比里边便宜好多!柜台要全价,我7折就卖给你!”记者在广州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上下九路段,几次被手持月饼票的黄牛党拦住。在广州酒家、莲香楼等一些老字号酒家门口聚集着成群的黄牛党在倒卖月饼票。

据一名黄牛党介绍,他们包揽月饼票的回收、批发、零售各项业务,票源主要是低价收购的赠票及批量购买的打折票。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以5折买别人的赠票,然后以7折或8折兜售出去,平均一盒差价就是20元至40元。他自称日进千元左右。

应酬味浓:“群发月饼票”冲淡节日情感味

记者采访发现,月饼票要么不送,要送就是“群发”——集团购买、集团派送,购买主体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送对象是客户、关系户、内部员工。市民个人买一两张月饼票送人的,绝无仅有,他们通常会亲自精心挑选心仪的品牌、包装、品种,“看得见摸得着”地送去。

“客观地讲,月饼票的诞生适应了工作生活节奏变快了的现代人对礼尚往来的需求,但它的存在也部分导致了过剩浪费、倒卖赚取差价、滋生腐败等多种不良现象,这有赖于政府相关部门对月饼票市场的规范和完善。”广州市玩具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王铁认为。

他同时建议,对于可能产生的腐败现象,可通过电子消费卡发行审定核准制、实名登记购卡制、消费联网制等多种方式区分消费类别。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民俗学家叶春生指出,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很大程度已不在于送礼的内容而更在乎面对面情感交流的过程。当礼尚往来的礼节已简化成一张薄薄的纸片,不应简化掉的是其借物传递的情意。 据《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