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有此一劫,
刘禹锡当大放悲声
炒作教师收礼更像是一种道德洁癖
修活人故居?
拜托 别再闹腾了!
月饼票衍生利益链 “黄牛”日进千元
飞行员辞职“零赔付” 是偶然还是进步?
ZHENGZHOU DAILY
新闻时评
蜡烛
残奥会上的收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修活人故居?
拜托 别再闹腾了!

修活人故居?

拜托 别再闹腾了!

文坛向来是不会寂寞也不甘寂寞的,少不了提供饭后的谈资乃至笑料。最近一场名副其实的“造势运动”又拉开帷幕了——

这场“造势运动”的主角是时下大名鼎鼎的余秋雨先生。据说,他在浙江慈溪市桥头镇的老宅或将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形成这样一个新闻事实,首先“得益于”故乡人,据云,桥头镇文化站经过“艰苦”修缮,目前余秋雨老宅内的陈设已完全恢复了其童年时的样子,而文化站正在努力,争取在最近让这幢老宅成为慈溪市文物保护单位。耐人寻味的是,余先生在故乡人这场“造势运动”中似乎不是彻底的“谦谦君子”,他只是说“现在不便进行相关评论”。大抵就是默许的意思吧!

其实,远的不说,就近而言,为活人“树碑立传”,余先生已无法夺得“头彩”。早在2006年,国家级贫困县陕西省丹凤县曾计划为行头也不小的贾平凹修建“故居”,“故居”的真实名称叫“贾平凹文学艺术苑”,规划面积300亩,投资7000万元。与这两个关键数字相对应的是,丹凤县的年财政收入为3000万元。同样更耐人寻味的是,贾先生在故乡人这场“造势运动”中倒是进行了相关评论:“我不喜欢‘贾平凹文学艺术苑’,不好听,不如直接叫我家乡或者故里好一些。”说实话,贾先生和余先生尽管“术业有专攻”,但前者似乎更前卫,表态直奔主题,并非语焉不详。

为活人故居修缮并申请文物保护单位?为活人修故居?是耶?非耶?在现如今多元化的巨变时代,似乎很难一个“yes or no”所能回答的!你说非,或许会落下个不思进取、赶不上时代潮流的诟病,如果说“存在就是合理”,那就让他存在去吧!

但轻言“yes”,至少不是我等中老年“愤青们”的本意,不较真就不配作“愤青”,毛主席都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嘛。其实,在评价余先生老宅是否具有文物保护单位资格时,一位文物鉴定专家已经“泄露天机”了:“老宅对余秋雨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现在还很难判断余秋雨是否具有历史贡献。”这就够了,“盖棺方能论定”,再创新、再进步,如果连这一老祖宗定下的铁律也要突破,那未免也太不靠谱了吧?

其实,这世界谁比谁傻啊,“造势运动”的推动者及其主角哪个不清楚“盖棺论定”这样的千年铁律,为何还要“克难攻坚”呢?诚如丹凤县的领导所承认的:借贾平凹的名其实都是一些操作的噱头,最终的目的不过是想借鸡生蛋。是的,“借鸡生蛋”,这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秘密,无须多评。只是,只是,这为活人修故居的“无厘头”创举,还是拜托别再闹腾了! 党贺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