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吉莉)超限超载不仅是交通安全的“杀手”,还是破坏公路的“帮凶”。如今,这一共性“顽症”在新郑市得到有效的个性化破解。日前,省交通厅全面推广新郑流动治超模式;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聚焦新郑市治超经验。
逼出来的“新郑模式”
2007年4月,根据车流分布情况和特点,新郑市的治超点由芦家桥移师至S103线新郑林庄。林庄超限站成立后,加大监测力度,严格卸载重罚,使新郑市超限超载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一些超载超限车辆就纷纷绕行新郑市境其他县乡公路及城市道路,致使该市境内道路、桥梁损坏严重,尤其是去年5月份,超载车辆造成国道107线新郑境双洎河桥严重裂缝断行。据估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6290万元、间接经济损失约2亿元。
致力打好“三大战役”
痛定思痛。去年7月份,新郑市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治理战,交通、公安等九部门组成“集团军”,织就无懈可击的治超“巨网”,联合执法队伍采取“堵、疏、卸、拆”等强制措施,“治超”剑锋直指超限超载车辆、“大吨小标”车辆等违法行为,致力打好“三大战役”。
动静结合,打响“阵地战”和“运动战”。他们在固定检测站,实行24小时全天候执法检查。同时针对不法运输经营者绕行闯岗逃避检查,新郑市采取以变应变的策略,组建流动治超小分队,对全市重点线路设点布控,层层设防。
内外兼攻,把住源头,打好“攻心战”。在交通、公安联合执法强化路面控制的同时,工商、质检、发改委等部门深入整顿辖区非法货运场(站)及非法车辆改装企业,对认定的外地“大吨小标”和非法改装运输车辆进行核实、登记后,列入“黑名单”,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车辆所在地车管和运管等相关部门,坚决彻底整改,直至强行关停。
构建长效“治超”机制,打赢“持久战”。据新郑市交通局局长赵金离介绍,为巩固成果,打赢治超“持久战”,该市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工程——建立制度保障、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交通规费管理等三个体系;严把车辆改装、注册登记、市场准入关等三个关口,从源头上全力遏制超限超载违法行为;锁定“两个加大”:加大对县乡公路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加大查处假冒军车进行超限超载运输的力度。
恶性“双超”受遏制
据了解,去年集中整治以来,新郑市的道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恶性“双超”受到震慑和遏制。截至目前,该市共查处超限超载车辆8.6万余辆次,货运车辆超限率由治理前的25%控制在4%左右,依法对5800辆超限车辆实施了行政处罚,超限案件查处率达100%,结案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