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露天电影
挂职
《面包树上的女人》
悬 赏
“何必”与“何况”
汴河上名镇店李口
冯玉祥
山野(油画) 风 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何必”与“何况”

清代名臣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轻时因恃才而自负。一天晚上,他见一钩弯月高挂,不禁触景生情,信手写下两句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林则徐见后,微微一笑,提起笔来将“何必”改为“何况”。虽只改动了一字,却使后一句的境界大变。

某种角度上说,“何必清辉满十分”与“何况清辉满十分”是一种合理性与另一种合理性的冲突与分歧。

你不能否认“何必清辉满十分”有它存在的一定的合理逻辑。当今社会上一些青年人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生活信条。有的人(青年女性比例可能更高一些)对既有现状已心满意足,感到何必再流汗操心,自讨苦吃,往更高目标去努力攀登呢?因此安于现状,满足现状,在人生的路上不再有所进取,而人生恰如逆水行舟,满足现状者往往会掉队,容易被变化的环境无情淘汰。有的人志大才疏,却偏偏自我感觉良好,以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已绰绰有余,足以傲视一切,何必再兢兢业业刻苦进修学习,当遇到新的问题与挑战时,准备不足,仓促上阵应战,手忙脚乱,处于劣势,最终打败仗、吃苦头,连原先的“一钩”之长也丧失殆尽,遑论“十分清辉”了。满足于区区“一钩”之光,那实在是井底之蛙的见识。

有了相当的生活阅历后再调转头来看,你就会明白,“何况清辉满十分”的意境不但高远得多,更扎实得多。它更能激励意志,催人奋进,教你充满积极的进取精神。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何况”的诗句使人清晰地看到自己今日的局限与不足,又对未来的理想充满美好的憧憬,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虚心学习,点滴积累,不断进步,为自己创造更广阔更明亮的发展空间。

实际上是两种人生状态的写照。

沈葆桢见到岳父的改动后,羞愧之余,决心克服自己暗暗滋长的骄傲情绪,在做学问和做人方面刻苦努力,更上一层楼。后来他与林则徐一样,成为文武全才的清代名臣,尤其他接替左宗棠担任船政大臣,总理船政九年,坚定地维护福建马尾港口权,推进中国船政近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海军指挥人才、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被尊称为“中国海军之父”。他从当初以才气自负的一钩之光,终于发展成长为报效祖国功勋卓著的一轮皎洁的明月。

“何必”与“何况”

耿 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