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观点速递
解放思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之本
新时期做好人大工作的着力点
组织工作需把握好的几个环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观点速递

社会发展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赵黎青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下面几个原则是公民社会在中国发展所应遵循的:第一,多元包容:中国的公民社会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既有历史上形成的各类组织,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新创建的组织。第二,改革创新:所有类型的组织都必须进行改革创新,但其目标与内容是不同的。第三,协调合作:各类公民社会组织必须协调活动,进行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与优势。第四,积极管理:各类公民社会组织所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正面的、重要的,而且潜力巨大。第五,法治秩序:在公民社会组织开展活动的广泛领域和各个环节,必须确立法治秩序,有章可循,依法治理。通过此次抗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如果能充分认识各类公民社会组织参与的重要意义,从战略上思考与认知公民社会在中国未来整体体制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公民社会能够在同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良性互动中推动中国的全面发展,那么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就将是一件幸事。

国民总体品德发展的四大规律

王海明在《南通大学学报》撰文指出,总体来看,国民总体品德发展规律可以归结为四条:第一,德富律: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越快,物质财富增加得越多,对于这些物质财富的分配越公平,人们的生理需要、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的程度便越充分,因而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和欲望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第二,德福律:一个国家的政治越清明,人们的德福便越一致,人们做一个有美德的好人的道德愿望便越强大,他们的品德便越高尚。第三,德识律:一个国家的科教文化越发达,该国国民普遍的认识水平便越高,国民的品德便越高尚。第四,德道律。道德越优良,它给予每个人的压抑和损害便越少,而给予他的利益和快乐便越多,于是人们遵守道德从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的动力、道德欲望和动机以及道德意志便越强大,因而他们的品德越高尚。基于国民总体品德发展四大规律,国民总体品德培养方法便可归结为“宪政民主”、“市场经济”、“优良道德”和“思想自由”四大制度建设。

领导干部务必做到“四慎”

李小三在《光明日报》撰文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做到“四慎”:第一慎权,就是谨慎用权,时刻牢记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领导干部要做到谨慎用权,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搞清楚手中的权力是怎么来的、用来干什么的。同时还必须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第二慎独,就是谨防自我放纵,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原则、恪守道德。慎独,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对党的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慎独,必须不断增强自我监督意识,习惯于“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扪心自问,是否带头实践了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与价值准则,绝不能言行相悖、表里不一。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独,还必须严守防线,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诱惑。第三慎微,就是注重小节,持之以恒地在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领导干部修身养德须慎于微,恪尽职守也须在这上面下工夫,切不可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第四慎友,就是择善而交,在社会交往中态度端正,把握适度。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社会交往中坚持讲党性、讲原则、守纪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是一个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体现的是清醒、自警、责任和使命。“四慎”是对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干部加强修养、保持本色的有效途径。

及时纠错有助提升政府公信力

戚华在《环球时报》撰文指出,“周老虎”案的水落石出,有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改善政府的声望。从长远来看,这件事也让政府认识到了杜绝虚假的重要性,有了更多的纠错与应对公关危机的经验。在任何一个国家,由于个别人或者小集团受到利益的驱动,类似的造假事件的出现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一国政府如何及时应对这样的造假事件,是否能够及时进行公正严谨的调查,是否能对曾经做出的错误判断及时做出开诚布公的纠正,体现了政府的应急纠错能力和处理公关危机的能力。事实表明,对于类似的造假事件,拖得时间越久,政府就越被动,就越是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自我纠察,自我否定,需要一定的毅力和勇气。个别人也许会担心,承认政府的错误会让政府颜面扫地,从此难以服众。殊不知人孰无过,政府是公权力机关,其功过宛如日月之食,任何人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能改过,让天下人看到政府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能力、勇气和决心,不但不是什么丢面子的事,反倒可以重新赢得社会和公众的好感,有助于重塑政府的公信力。倘若并非如此,而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则会犯下双重的错误,令原已受损的政府威信加倍丧失。

民意调查要注意的三大标准

毕舸在《新民晚报》撰文指出,经中央批准,中组部日前已委托国家统计局从2008年起,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这是政府善用民意咨询、为未来公共服务提供重要参考标准的一次尝试,值得肯定。不过,民意调查只是公众实现发言权的一种途径,由于现代人们的利益日益多元化,对于同一现象往往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民意调查因此具有相当的弹性。在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大标准:一是民意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与典型性,保证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干部群众,享有话语权与参与权;二是民意调查过程的相对封闭性,避免出现民众因担心自身立场“泄密”遭到报复,而放弃客观立场的现象;三是民意调查数据统计的公开透明,防止有人从中作祟操纵数据。只有保证以上三大标准,民意调查才能涌现真正的民意,才能符合中央通过民意反馈来验证组织工作成效的初衷。

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三大机制

方辉振在《理论视野》撰文指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不仅要依靠以市场为导向的、以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为基础的聚集扩散机制和市场互动机制,而且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聚集扩散机制。历史表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形成,首先是在工业化带动下农村要素向城镇的积聚过程,而后是一个由城镇向农村的扩散过程,这种积聚与扩散的协同作用促进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一体化。二、市场互动机制。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也是任何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是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由城乡对立走向城乡融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是由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三、统筹协调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还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以规划政策制度为手段的统筹协调机制。一是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二是促进城乡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是取消各类对农村的歧视性制度。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