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技为企业插上腾飞翅膀
舞出农民的风采
从“病秧子”
到健身教练
心血和汗水架起爱心桥
琉璃寺安置小区奠基
低收入家庭救助启动
农博会揽金7.4亿元
自制环保作品送居民
日处理垃圾50吨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从“病秧子”
到健身教练
——宋裕民、刘传慧夫妇的故事

从“病秧子”

到健身教练

本报记者 刘玉娟 文/图

“俺卧龙社区有对老夫妇,过去是一对病秧子,但后来通过长期不懈的锻炼,现在这老两口身体特棒,还被社区下了‘聘书’,成了居民的‘健身义务教练’,天天忙着教大伙练健身操呢!”昨日,接读者反映,记者来到卧龙社区,见到了这里的“社区义务健身教练”宋裕民、刘传慧夫妇。

昨日下午,在卧龙社区主任冯富霞的引领下,记者走进汝河西路8号院卧龙社区17号楼2单元的宋裕民、刘传慧夫妇家中。77岁的宋裕民大叔,看上去精神矍铄,且热情健谈。他的老伴刘传慧阿姨已78岁,说起话来也是思路清晰,外表看上去与实际年龄颇有偏差,似乎60岁出头。“你看,这是社区给俺老两口下的聘书:‘社区健身教练’!其实俺俩称不上啥教练,也就是看到院里头的邻居,也包括外面的群众有愿意跟我们学的,俺俩乐意教大家!”

宋裕民大叔是1949年1月1日参加工作的,1987年从河南省工商银行离休,在金融系统干了40年工作。由于年轻时忙于工作不注重锻炼身体,20岁出头就患上了肠胃病、肺结核、胸膜炎、腰腿痛等疾病,成了当时单位出了名的“药罐子”。而他的妻子刘传慧在1962年就患有肠梗阻,手术后又患上了多年的肠粘连,也经常因疾病缠身而住院治疗,是单位有名的“病秧子”,直到1989年从中原区妇联退休。

“我能与健身结缘,回想起来,全是因为我在体育场做义工带来的好处!”宋大叔介绍说,1978年,他因为身体不好,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人民路上的市体育场,跟人家学习锻炼身体,并且还在那儿做义工,义务帮助体育场干些把门儿、扫地的活儿,慢慢地认识了不少健身高手,还拜了师傅学打太极拳。后来,恰逢市体委组织市内25家单位的代表到北京参观学习太极拳和气功,宋裕民有幸成了其中的一名代表,并首次学习到了一套名为“鹤翔庄”的健身操,练习起来兴趣一发不可收,并逐渐明显地看到了锻炼的效果,“药罐子”的绰号也被摘掉了。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也跟着练习,肠粘连的毛病居然也慢慢好转了。在他俩的带动下,他的老母亲和老岳母甚至孩子们,也都相继加入了练习健身操的行列。

“看,这是报名表,上面登记的都是跟俺学健身的人。当时报名的有几十名,能坚持下来到现在的,有近二十人。”刘传慧阿姨从里屋捧出几本资料,让记者看后叹为观止。她一脸自豪地冲记者问:“看俺这作息和排班都还正规吧?”“我们经常在社区广场上练,天天有人看,刚开始有两个人跟我们学练,后来发展多了,尤其是双休日人最多!”宋裕民说,今年是奥运年,社区及时举行“全民健身迎奥运活动”。3月28日,社区主任冯富霞找到他俩,并为其发放了聘书。为了便于推广和普及,目前他教大家学习的这套健身操,是经过他反复斟酌、取其精华简化而来的。

在宋裕民夫妇家的客厅正面墙上,张贴着几组被精心装帧的照片,有他们去香港、澳门等旅游胜地的纪念,看上去老年生活颇为丰富多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