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如果爱
挂职
掌故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历史上郑州城区的桥梁

杜丰芮 王瑞明

据明嘉靖《郑州志》记载:“郑州城区有自西向东流向的金水河、熊儿河。”这两条河虽是地区性的小河流,但因历史悠久,而且贯穿郑州市区,对郑州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关系密切。历史上在这两条河上修建了一些桥梁就是例证。

清朝年间,郑州兴建一批砖石拱桥。其中清乾隆10年(1745年)郑州知州张钺监工,在毁于洪水的南关熊儿河桥旧址上重建城南熊儿河双孔青石拱桥,至今沿用旧址,重建加固后继续使用。

民国初年,金水河、熊儿河洪水泛滥,不少桥梁被毁,道路中断,一些商贾厂主开始集资兴建桥梁。1915年,位于火车站对面智仁里的郑州东亚第二商场经理王廷如捐款400元,补修西城外一座旧有石桥,该桥位于金水河上,名继善桥 (1988年市政在排水管道施工中,曾在二七广场东侧挖出一座青石拱桥,长约4米,埋深0.7米,桥口刻有“继善桥”三字)。1917年,位于乔家门路东志大蛋厂经理孔卓卿出资翻修临近该厂布厂街北口东侧的熊儿河一座木桥为砖石拱桥,取名志大桥。

1923年,老坟岗一带变成了热闹非凡的商业区,原位于长春路(现二七路)南口金水河上的一座木桥显得狭窄,郑县政府筹物觅工将木桥改建为两孔砖石拱桥,宽约6米,长30多米,桥两端灯杆上挂有燃油路灯4盏。1925年,在西陈庄建一铭功园而修建的铭功路南口金水河故道上有一破烂不堪的小木桥,重建为两孔砖拱桥,当时成为旧市区通过广武、老鸦陈、黄河南岸的交通咽喉。1927年,冯玉祥二次主豫期间,在修建道路的同时,对长春桥、北下街桥、北关外桥、铭功桥进行过维修加固。1930年,熊儿河从南向北流经东三马路东段,一到夏秋季节洪水暴涨,行人过河不便,有三位热心公益的方福林、刘济民、李木桥出资在郑州商会会长张德海等人主持下修建了一座桥,给桥起名时经过商议,认为首议是方福林,其堂号为树德堂。建桥主持人张德海,就取二人的“德”字和刘济民的“济”字与李木桥的“桥”字相结合,定名叫“德济桥”。1939年,金水河改道市外,沿河修建了菜王、北闸口等砖拱桥、还修建了一条位于铭功路北段的单孔砖拱桥,长18米,宽不及8米。到1948年郑州解放时,市区内仅存有南关熊儿桥、德济桥 、大石桥、铭功桥,终因年久失修基础薄弱,残破不堪,已不能适应恢复经济发展的需要了。之后的年代里,又修筑了许许多多的新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