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责任*使命*参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陇海大院
感动油然而生
嵩山申遗
我见证我记录
他们,活跃在拜祖大典现场
第一次与高官面对面
图片新闻
北川归来 常常夜不能寐
镜头里
每个人都是英雄
心中有爱
采访时充满动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北川归来 常常夜不能寐

本报记者 覃岩峰

今天是记者节,我想感谢很多人,但我最想感谢的是一直支持我的亲人们。由于出发匆忙,没有与妻子告别,妻子至今还保存着我出发时给她的短信。她说,万一有什么意外,这是我留给她的最后一丝念想。她保存着我每天发稿的报纸,她说,通过报纸,她能想象到我在北川的生活,看到照片,就好像我从来没有离开过。

汶川地震深深震撼着每位中国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从5月17日到5月25日,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疫情、余震和山体滑坡,我在北川县桂溪乡和陈家坝乡,用手机短信发回了一篇篇报道,用笔和相机记录下了一个个感动的片段:

陈家坝乡金鼓村的山路曲折通向山顶。在半山腰的救灾帐篷里,记者见到7岁半的樊欣欣和她的奶奶。地震时,小姑娘正在学校上课,在老师的保护下,她所在的甘溪小学无一伤亡。奶奶赵光华说:“地震中,欣欣的爷爷和妈妈在家,没有跑出来。白天欣欣显得很安静,晚上经常会哭醒。”

住进帐篷,欣欣说,她每天都在学数学和语文,但记者没有发现她身边有任何书籍。奶奶说:“因为跑得急,孩子的书包被压在了教室里,一本书也没找回来。”没有书和笔,欣欣每天做的事就是早上背一首熟悉的古诗,然后拿着树枝在地上演算数学题。

奶奶告诉记者,孩子的爸爸外出打工,欣欣从幼儿园开始就一直寄宿,自己起床,自己洗衣服,除了每周从家带伙食费,其他生活都由自己料理。现在欣欣每天都要问奶奶什么时候去上学。

当记者随救援队员在这里完成消杀工作后,欣欣突然向记者提要求说,能不能给她带一个作业本和一支笔。记者拍拍她的肩默默点头,但又不知道能不能有机会再来这里。

面对危险,我从没有感觉到畏惧,但看着那片曾经风景如画,而今满目疮痍的大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一直辛勤耕作却因灾难失去亲人的人们,你很难控制住情绪,很难无动于衷,从灾区回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经常夜不能寐,心里有一种浓浓的揪心却落不下泪的哀伤。

图为 本报记者覃岩峰灾区记录所见所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