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
每个人都是英雄
本报记者 唐 强
今年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作为郑州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我随郑州市抗震救灾人员深入灾区25天,先后在四川省的安县、江油和北川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采访和报道。镜头中的每个场景,都激发了我作为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月5日上午9时,郑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救灾物资运输车队,紧急开往四川省安县,我随车采访。经过3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救灾物资送抵安县,工人们紧急卸载,我赶忙拿起相机,把郑州人民的这份深情厚谊记录下来。在传达室我打开电脑开始紧张工作,要第一时间把这条新闻传达到后方。
稿子写到一半,不远处的晓坝镇拉响了堰塞湖将要溃坝的警报。不久,警报解除,虚惊一场。此时,电脑网络时断时续,稿件传输又遇到了麻烦。经过两小时的周折,稿件传输终于成功,我松了一口气。这时,雨越下越大。傍晚,运输车队要返回郑州,我想,救灾工作刚刚开始,我要留下来,为郑州人民多传达一些救灾的信息。
早上,我在余震的晃动和救灾飞机的轰鸣声中醒来。我们住的帐篷就扎在鹅卵石遍地的旧河道里,想找块放桌子的平地都找不到。不远处,一座危楼在阳光下特别刺眼,直升机不时从头顶掠过,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里就是地震灾区。我随手拿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在地震灾区采访的日日夜夜里,大自然的力量使我震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间大爱使我震撼。在第一时间发回前方的真情实感,是我唯一的念头。为此,我可以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经过近一个星期的采访,我转遍了每个板房建筑工地,建设者们争分夺秒,一切为了灾区群众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感动着我,每一个感人场景都是新闻,镜头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