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责任*使命*参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走进陇海大院
感动油然而生
嵩山申遗
我见证我记录
他们,活跃在拜祖大典现场
第一次与高官面对面
图片新闻
北川归来 常常夜不能寐
镜头里
每个人都是英雄
心中有爱
采访时充满动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心中有爱
采访时充满动力

供水管网爆裂、树木花草冻死、农房坍塌……1月中旬至2月中旬,贵州省遭受50年来最严重的特大雨雪凝冻灾害,57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247万人饮水告急。危难时刻,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接到帮扶通知后,第一时间投入到援助的洪流中,4000块水表陆续发往灾区、9名供水抢险队员先后赶赴一线。

我和摄影记者李利强有幸成为郑州供水抢险小分队的两名编外队员,独家跟踪报道了队员们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也代表郑州日报和700多万郑州人民奉献了一份爱心,履行了一名党报记者的分内职责。回首在铜仁采访的日子,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

还记得2月23日凌晨2时多,天空下起小雨,我和李利强跟在4名测漏队员的身后,穿行在铜仁市的各个大街小巷,耐心寻找着隐藏在地下的供水管道“暗漏点”。刺骨寒风吹透了我们厚厚的棉衣,冻得人浑身直打哆嗦,雨水打湿了手中的采访本和照相机……

还记得2月24日上午10时多,当供水抢险队的送水车在铜仁市万山特区海拔1000多米的四坑矿区刚一停车,就被翘首期待的居民们包围得严严实实,他们那里已经停水快两个月了,只能天天跑到山里找水吃。拧开送水车的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哗啦啦”流入村民的水桶中,喜悦飞扬在村民们干涩的面容上。一位姓肖的老大妈激动地说:“山上的水井已经用干了,感谢你们大老远来给我们送水!”……

神圣、崇高、正义,这是记者刻在我儿时记忆中的烙印。长大后,真正当上了一名记者,才品尝到其中不为人知的辛酸苦辣,面对困难,面对质疑,也曾经掉过眼泪动摇过信念,但是,正是那一幅幅拨动心弦的画面,支撑着一名年轻新闻工作者的理想:我要用手中的笔,呼唤埋藏在人心深处的真善美,监督社会上的假恶丑,尽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民记者。

心中有爱

采访时充满动力

本报记者 张丽霞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