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挂职
如果爱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从朱熹不吃豆腐说起

丁启阵

有句老话,叫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问题的,问题出在它认定圣贤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上,圣贤也是会犯错误的。宋代大儒、理学家朱熹,死后不久就开始受到配享孔庙(即:塑像可以站在孔子旁边,跟孔子一道享受人们的香烛熏烤、顶礼膜拜)的待遇,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被增补为孔门“十二哲”之一。毫无疑问,朱熹是圣贤级别的人物。

但是,朱熹也曾犯过错误,而且这错误还十分低级、滑稽:他不吃豆腐。

相传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今天不但已经走出国门,冲向亚洲,而且大有步四大发明后尘,走向世界的意思——金发碧眼、狮形豹样的西洋人都已经学会读阴阳怪调的“豆腐”两个字的音了。只要生产厂家不利令智昏、昧了良心在里边大放“吊白块”、“三聚氰胺”之类有害身体健康的东西,这种豆制品不但味道、口感俱佳,对身体也是大有益处的。这恐怕早已是连三岁婴儿都知道的常识了。

但是,大学问家朱熹偏偏就不懂。朱熹的不懂,说起来还是挺有科学依据的:制作豆腐,需要多少豆子,多少水,还有多少杂料。合起来称一下,知道是多少重量。但是,实际上做成的豆腐,重量往往比豆子加水加杂料还要大。喜欢讲究“格物致知”的朱熹先生就认为,豆腐的制作无法用科学加以说明,于是,他就拒绝吃豆腐(见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七)。

由朱熹不吃豆腐,我想起了两件事情。

第一件是汉朝的事情,两汉开国皇帝刘邦、刘秀和他们的长辈、兄长之间价值观念的分歧。西汉开国皇帝刘邦,年轻的时候,爱好酒色,结交三教九流,出手也大方,因此总不见他拿钱回家。他父亲刘太公因为这儿子不善置办产业,没少操心,没少拿他二兄弟做榜样教训他。刘邦做皇帝的第九年,未央宫修建成的时候,朝廷举行大型宴会,招待诸侯群臣。宴会开始的时候,刘邦手捧白玉杯,起身向父亲祝酒,说:“当初父亲曾经因为我没能拿钱回家,不会置办产业,总说我不如老二有用。现在您看,我的产业跟老二的比,是谁的多一些?”当时未央宫前群臣听罢此言,“皆呼万岁,大笑为乐”(事见《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的九世孙刘秀,九岁上就死了父亲,跟着叔父刘良过日子。刘秀的秉性跟刘邦正好相反,他为人勤快,愿意老老实实在家种田。因此,他一位喜欢行侠仗义的哥哥没少嘲笑他,说他像汉高祖的二弟,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刘秀秉性虽然不同于乃祖,但是,结果一样,26岁起事,经过三年征战,他就混成了光武帝。(事见《后汉书·光武帝纪》)。

第二件是当代的事情,近年闹得热火朝天的中西医大论战。历史上,中华民族虽历经地震、台风、干旱、洪水、冰雪、沙尘暴、瘟疫、战争等种种天灾人祸,而能够一脉不断,九脉汇流,生齿日繁,终于成为当今世界人口第一大国。追究原因,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医药,功不可没。中医药在维护中华民族香火上作出的杰出贡献,应该可以证明它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中医药与中华民族人口繁盛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是世界上最愚笨的脑瓜都应该想得到的事情。而现在,却有那么一两个留洋的博士,整天打着科学的旗号,动辄引用所谓的科学原理,恨不得将中医药事业置之死地而后快。

刘邦的爹、刘秀的哥、留洋的博士,是三种看起来迥然有别的人。但是,我认为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点:观念狭隘。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都认识不到他人、别的方式的价值。他们跟朱熹一样,“格物致知”的时候,因为固执于有缺陷的原则,所以,享受不到吃豆腐的好处。

最后,再来说一下开头引用的那句老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据考证,这句话典出《左传·宣公二年》,是晋国大臣士季说的,原话是“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可见,并无“只有圣贤才能做到从不犯错误”的潜在含义。换言之,即使是圣贤,也是可能犯错误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却不知悔改。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