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就郑州市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答记者问
科学利用“稀缺能源”
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机制改革
化妆高手
郑州竞技
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十个机制
郑州地税服务热线
5年受理电话41万个
健康大讲堂 开讲第二期
纪念刘少奇同志
诞辰110周年
强化责任 确保安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十个机制
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充分肯定

本报讯(记者 陈思 实习生 张周听)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十个机制,省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给予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活动简报上刊发。  

我市是省委确定的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作为组织者、实施者和参与者、受教者,市委组织部探索建立十个机制,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为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带好头、发挥导向作用。

十个机制分别是:

组工干部素质跃升机制。着重从十个方面加强实践锻造,实现素质跃升。这十个方面大体包括:加强学习,增长才干 ;注重实干,体现价值;学会民主,打开局面;团结协作,凝聚力量;创新创造,提升能力;谦和大气,构建和谐;廉洁清白,塑造形象;依法行政,保障公平;修德养性,做好表率;为民亲民,践行宗旨。

课题调研征询机制。围绕影响全市跨越式发展的重大课题、制约组织工作全面跃升的前沿课题,领导带头,领题调研,沉下去,到一线,了解发展典型,感受基层辛苦,感知困扰科学发展的盲点、难点、薄弱点,如穷地方、污染源、干部政绩考核、考察使用等问题。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研、感悟,联系群众,问计群众,提出建议。

部机关竞争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一套能够量化考核的岗位工作职责评价体系,使每个岗位每位同志有动力、有压力,工作中有新想法、新举措、新进展。加大规范化管理力度,在干部选拔使用上不仅看资格、阅历、资历,更注重德行、操守、能力、贡献,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和不干不一样,体现工作量的差别,反映质的不同,树立正确导向。

干部关心关爱机制。对各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切实主动地关心关注关爱,建立完善党员干部约谈机制、荣誉激励机制、慰问救助机制、关怀帮助机制,倾听干部心声,汇集干部诉求,缓解干部压力,设身处地为党员干部解决困难、提供帮助,树立组织部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形象。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树立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考察干部坚持以德为先、以德驭才,把竞争要素、参与要素、测评要素引入干部选任全过程,实行“零距离竞争”,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内部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让广大干部体验到公平竞争的好处和机会;在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全面推进公开选拔工作,营造有活力、有激情、有压力、有危机、有责任、有奔头的干事创业氛围。

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这条主线,把全面发展、节能减排、民生保障、资源环境、综合治理、社会进步等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以此为导向,引导干部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跨越式发展、新农村建设、创建文明城市等重大目标完成情况,设置指标权重,把年度目标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等次的主要条件。注重群众公认,在社会各阶层中进行幸福感指数、满意度指数、安全感指数等民意调查,并把调查结果作为评定领导班子考核等次的重要依据,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加大考核结果运用,不仅体现在选拔任用上,而且体现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上。

人才引进开发使用机制。加大对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吸纳大批优秀高技能、高层次人才,到基层一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建功立业。研究制定人才引进“5125”工程实施方案,即利用5年时间,引进50位院士(柔性引进和专题聘用)、100名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200名硕士研究生、500名社会工作人才,在全社会形成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生动局面。

干部教育培训机制。以“干部素质提升万人培训计划”为载体,创新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形式,充实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加大出国培训、在职培训力度,全方位学习借鉴现代化城市管理经验;举办高端系列讲座、论坛,邀请国内知名且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党政官员作专题报告,开阔眼界思路。大力开展“领导干部读书竞赛”活动,提升知识理论水平。

干部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干部满意度民主测评机制,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主要领导用人行为,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提高干部选用工作的公信度。

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新提升”机制。在深化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载体,开展“五个一百”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活动、“五个十”标杆基层党组织选树活动,即从乡村、企业、社区、院校、“两新”组织中各评选出100个先进型、10个标杆型基层党组织,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力、带动力,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全覆盖、新提升”目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