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挂职
折腾
《飞越疯人院》
沧桑女村官
栗园史村的传说
铁文街与铁路文化宫
爱情的感觉
tpzz108117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栗园史村的传说

连德林

民谚“大枣、柿子和板栗,木本庄稼救荒饥”。说是这几种干果可代粮食用,被称为是救荒年的粮食代用品。以枣和柿命名的村庄在郑州地区有好几处,但是以栗树命村名的却很少见。在人们的心目中,栗树主要生长在山冈丘陵区。殊不知,以栗树命名的栗园史村,就是新郑孟庄镇的一个自然村。

栗树的果实有板栗、茅栗和栗子多种叫法,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多米,但也有呈丛生灌木状。叶椭圆形,边沿有尖锐的锯齿。五月开青黄色花,长二三寸,雌雄同株。结果如球,外有芒刺,内有栗房,一包三五粒。成熟后裂开而散出果仁,用铁锅炒熟后甘甜可口,还可制成栗粉做馍食用。除果实供食用外,栗木材质坚韧,可供建筑和做家具,过去是做车辕的上等材料。古时人们还用栗木做成神主或亡灵牌位,后通称宗庙神主为栗主。栗树皮含有鞣质,可用作鞣皮革和做染料。栗叶可养柞蚕,花穗晒干后燃烧有气味可驱蚊虫或当农药。栗树通身是宝,实为一种经济树。所以,在古籍中有:“千株栗木人家,富裕可比千户侯”之说。

据村民传讲,约在明朝初年,这里是丘陵地带,有一数百亩大属于官府经管的栗树园。有一支史姓人家来到这里租包管理栗林,在栗园旁边定居下来,村名就叫栗园史。因这里的土壤很适合栗树的生长,结的果实个大味纯,当时还被定为贡品。凡风调雨顺的年景,也是板栗的丰收年,除官府按契约收栗租外,栗农还有剩余,足够养家糊口。有一年连遭干旱和虫害,栗子挂果不到三成,严重减产,可是官府却不减少栗租,仍按常年照收。果农把当年所收栗子全部交了,还要写下欠据,等来年补交,谁要不交,定吃官司。在封建社会里,人们有理无处诉,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在气不过的情况下,私下里一合计,当年冬天,把所有果树用烧开的水浇了几遍。第二年开春,没有一棵栗树发芽,全部成了死树。之后官府放弃了对这里的经管,果农们改种庄稼自食其力,再也不担惊受怕了。于是有人编顺口溜道:“栗树成林连成片,木本粮食救荒年,丰收是福欠是祸,死了栗树得平安。”

若干年后,村民们根据这里的土质情况和自然条件,广种枣树,仍是成林成片,使成为新郑大枣的主产区之一。现新郑开发的“古枣园”风情游就在该村附近。这里虽然已成为大枣园,但是栗园史的村名却未改,作为历史的遗迹,延续至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