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挂职
折腾
《飞越疯人院》
沧桑女村官
栗园史村的传说
铁文街与铁路文化宫
爱情的感觉
tpzz108117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沧桑女村官

王云奎

这是我在宝丰村见到的一位老年妇女。站在门前的水泥路上和她交谈,不禁使人对这位久经风霜的农村基层干部肃然起敬。

老人叫李凤花,今年75岁了,虽然满头白发,看上去却身板硬朗,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跟着她的回忆,我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许多岁月。我时不时地看看她那张既显得刚毅,又十分善良朴实的大脸盘,感慨万千。是啊,那些纵横交错的皱纹,装满了半个世纪以来她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李凤花二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共和国成立才刚刚几岁,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到处需要人手。即就是宝鸡西陵原上的宝丰村,也需要干部,特别是女干部做妇女群众的发动工作。当时的村干部和工作组看中了李凤花。没费多少唇舌,通情达理的她就“出山”了。不成想,一干便是三十多年!她先后担任过村上的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兼村妇委会主任,当过宝鸡市和原宝鸡县的人民代表。她说,那时候,上面有个号召,布置一项工作,常常是不过夜,干部就得连轴转。她就跟村上的男同志一样,逐家逐户宣传精神,发动群众。比如查田定产,比如组织互助组,成立初级社高级社,直到后来的大跃进人民公社等等,那都是靠基层干部一户一户的动员哩。当然,后来的纠错那是千真万确,也是非纠不可了。老人说,那时候放卫星,创高产,插红旗,拔白旗,谁落后就批谁斗谁,叫人看着就寒碜,就觉得心凉。我不是今个才说哩,打那时候我就认准两条:一条是做啥事都掺不得假,要以实求实哩。俗话说得好,包子是虚的,馒头才是实的。这话放到啥时候都不过时,都错不了。再一条就是不管对谁,都要有善念,存善心。那会儿的会上,往往火药味浓得很。有的人,平常看还对对的,一眨眼的工夫就变了,说话、做事像换了个人,我吃惊的都一时转不过向。为这,没少挨过训。那阵子开会我的脊背常常背着孩子。咱是个单帮,孩子就得自己带。有时候挨训,咱委屈得小声哭,孩子吓得在脊背上大声哭,就想撂下不干了。可不能啊,得有好思想高党性呢。但不管再大的委屈、冤枉我都能受,可要叫我日弄人阴损人,我从来不干。回想几十年下来,咱从来也没干过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尽管那时没黑没明地跑,叫我说,西陵原都能叫我们那会儿干部的鞋底磨下去一截子,可咱心里舒坦,从来不少欠谁的,也对得住村上的大大小小。

老人说得很坦然,越往后说还越高兴。

现在,老人虽然孤身一人守着个老屋,但四个孩子,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家庭都生活得很好。里里外外总共八个孙子,也是四男四女,其中三个已经上了大学。尽管长期的基层工作使她的身体受到了损伤,但没有大碍,每年住一两次医院,儿和女都经管得很好,就又精精神神地从医院里出来了。儿女们争着往自己的家里接,老人还不大乐意去,就觉得住老屋子舒坦。特别是从去年开始,国家每月还发给几十元的补贴。老人眉开眼笑地说,几十元钱是个啥,这说明组织还记着咱,那几十年没白干哪!

几十年的岁月了,老人的性子仍是那么耿直、率真。谈到村上的事,她对自己的继任者颇有些不满意,觉得这些年村子发展得慢了。她说,就说水吗,这些年了就没动静,用的还是我们那茬人修的工程。也不说水质好坏了,我老婆一个人吃水哩,日头还往瓮里跌哩。再跟邻村比,人家满地里是葡萄、果树。咱这村上,男人女人就是个出去打工。出去打工也对着哩,年轻人这阵子还能跑动。可跑不动的时候咋办呀?事情要往长远处想哩。根本的出路还是要在地里打主意,想办法。政策又这么好。这样,咱宝丰的农民才是“双保险”。她深情地看了看我身旁的董支书,欣慰地说,这会儿的支部对着哩,宝丰有希望了。

不觉得几十分钟的时间过去了。我感到自己在历史的深处获得了许多东西。猛抬头,天空湛蓝湛蓝的,阳光正灿烂着。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