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他们的事迹感动全场
受蛊惑竟卖亲儿
虽后悔终被刑拘
这个司机真有“才”
32家企业贷得2.3亿元
25个日光温室拔地起
新密筑牢防洪安全线
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助推三农的“加油站”
小小芥疙瘩
闯出大市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型农民成了——
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现在已成为附近工厂的生力军。

本报记者 王亚楼 通讯员 崔中平 文/图

“过去守着几亩薄山地,靠天吃饭。如今学会了种蘑菇的技术,一年有两万多元的收入。”谈及学一门技术带来的好处,巩义市北山口村60多岁的村民刘刁说得最多的就是增收。

告别望天收

“巩义地处浅山丘陵,种地费力多不一定就多打粮食。以工促农,能办工厂的毕竟是少数,因此让农民掌握一门技术,形成一个产业,告别望天收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谈及对新型农民,北山口镇党委书记钟西军的理解十分直观。

为了真正让北山口村的村民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镇里投资130万元办起食用菌生产园区,集中进行示范种植。菇棚免费供低收入农户使用,村致富办公室负责统一购料、装袋、灭菌、接种,并对菇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60多岁的刘公心和老伴儿去年种了两棚香菇、两棚白灵菇、4棚鸡腿菇、100平方米草菇,一年下来两万多元的收入尽纳囊中,他们的菇棚被乡亲们戏称为“夫妻棚”,而像这样的“夫妻棚”在北山口村目前已达到6家。

更要授之以渔

位于巩义大峪沟镇民权村的张全发老两口以前是镇里和村里重点关照的困难户,随着当地青龙山慈云寺景区的开发,老两口在镇里的扶持下也开始做起了自己的小生意,开张后的小吃摊天天有收入。有钱了两口的心也活络了,为了扩大经营品种,他们还参加了镇里的小吃培训班。

说起张全发家里发生的变化,大峪沟镇党委书记任程伟说,与其给困难户送些慰问金,不如送给他们一个致富的门路。据他介绍,除了开展风味小吃的培训外,他们还组织了宾馆礼仪、电脑操作、机械加工、汽车驾驶、缝纫加工、种植养殖技术等一系列的培训班。海上桥村的刘治军家一直过得挺辛苦,大儿子务农,二儿子上大学,高额的学费和生活费压得全家喘不过气。但自从大儿子参加培训班学会电焊技术后,生活一下子改变了。刘治军对记者说:“大儿子现在附近厂里一个月有1200元的收入,再不用四处借钱,等二儿子一毕业,日子就彻底舒心了!”

新农村建设主力军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如何让更多的农民转型成功,在就业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围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开放型农民并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方向,巩义从去年以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订单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送岗位到农户,送技术到农民手中”的特色培训,真正让农民足不出户学技术,人不出村有收入。

据统计,2003年以来,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已达11万人次,每年组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1万人以上(今年已培训12874人),巩义农民工资性收入已占农民收入的75%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