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挂职
折腾
老坟岗五香豆
批评与机遇
《人民公仆》
建设路沧桑
漫说藏山传世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漫说藏山传世

梅桑榆

自古以来,大富大贵而身死名灭者,不可胜记,即使得以名载史册,后人翻阅史籍,或许知其生平事迹,但其思想却不得传。而杰出的文章著作,却可以穿越漫漫时空,广为传播,其名也与著述同为不朽,且广为后人所知,先秦之孔、孟、荀、墨,唐宋之李、杜、苏、辛,皆属此例。因此,千百年来,文章著作能够“藏之名山,传之于世”,以求不朽,是许多文人的梦想或曰志向。此梦此志,虽贫贱困苦所能断,坎坷艰辛所能移,却正如张岱所言:“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然而,文章著作藏山传世,谈何容易。几千年来,人之生死以亿万计,其作品得以流传者几何?绝大多数文章著作,皆如长江黄河中的浪花,一闪即逝,不留痕迹,作者之名,也如河中泥沙,顺流而下,不知其所终。

且不说古代,当今之世,曾经名声大噪者,因时移势失,转眼归于沉寂,虽然曾经出文集、出全集,但只是尘封于图书馆,无人再读;曾经享誉一世者,因无法抗拒自然规律而离开人间,不能再向报刊出版社投稿,加之无人再为其宣传运作,其作品不再有人出版发表;曾经以紧跟形势热情歌颂而博得“名家”、“文豪”、“巨匠”之美名者,除了成为后人的笑柄,作品大多湮没无闻……数十年来,命运如此之文人,何其多哉!操觚为文者,辛苦一生,写下文字百万、千万,最终竟身死名灭,或身未死而名已灭,良可叹也!上世纪70年代末,文化解冻,文学陡热,不知多少文学青年,热血满腔,胸怀壮志,要成为作家、大作家,并发誓要写出传世之作。记得有人曾大言不惭,声称:“要写出一部《红楼梦》那样的书。”但他荣任科长之职后,便从此搁笔。又有人说:“写出的作品不能传世,还不如去做生意。”然而这位仁兄雄心勃勃,苦写多年,不但作品毫无传世的可能,连问世都难,终于愤而投笔从商。似此起初有志于写出传世之作,后来一篇像样的作品也未写出,不得不改弦更张者,更是多如过江之鲫。

我写作多年,虽发表出版文章著作数百万字,但作品既未走俏,人也无成为“文豪”、“巨匠”的可能。有时暗想,自己生命终结之后,辛勤码出的文字,恐怕也难逃脱湮没的命运,便不免心中发冷,觉得与其呕心沥血地写这些终将逝灭的字,还不如像那位仁兄,先富起来再说。我曾从事建筑专业9年,早年若拉起队伍,承包工程,恐怕早就跻身于富翁的行列。这种想法虽然一闪而过,但也说明,我也像那位仁兄一样,认为作品若不能传世,写作也就没什么意义。

近读《袁枚文选》,其《释名》一文中有段话说得甚妙:“今儒生握管,动求传后,岂以为夏、商、周千余年之人,皆不己若乎?嘻,愚矣!然则余之好有所著也如何?曰:察士无思虑之事则不乐。蚕之为丝也,终日绵转不绝,死而后已。彼岂望人之朱绿之、玄黄之,衮冕而被服之哉?亦不自知其何所为而为之耳!”夏、商、周三代一千余载,几乎无署名的著作,《周易》的作者,只是传说为周文王姬昌;《尚书》、《诗经》等经典,皆无作者姓名;春秋时期的孔子也主张“述而不作”,《论语》一书,是其门人与再传弟子集成。因此袁枚笑那些才学撰文便企求传世的儒生愚昧无知,说自己无所思虑时则不乐,爱好写作,不过是精神需要,如春蚕吐丝,乃生命之本能,并不企望吐出的丝日后被人派作何用。

袁枚之夫子自道,等于说出了许多文人的心声。写作对我而言,也乃精神与生活之必需,不写作则觉得空虚无聊,虚度时光。作品能够传世,虽是大快乐,但只是身后事,作者自己已不可知,只是令活着的人景仰羡慕。而写作能思世间纷纭事,发胸中所欲言,作品问世,则可引起读者之共鸣,赢得他人之赞赏,与作品传世之大乐相比,虽是小乐,但生时可知可感之小乐,应胜于身后不可知不可感之大乐也。袁枚之言,甚合我心,我当学此公,乐我之所乐,以春蚕自比,“吐丝”不辍,死而后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