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民警进社区 督察查实效
新密获“羲皇文化之乡”称号
民警巧设计 盗墓贼落网
国家为我办低保
我为社会尽义务
中牟跨乡构建农技服务中心站
“领头雁”带富众乡邻
“流动党校”推出“致富套餐”
新郑农民钱包更鼓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科技人员直接到户 良种良法直接到田 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中牟跨乡构建农技服务中心站
在中牟县官渡镇十里铺村,农业专家向村民讲授蔬菜病虫害防治知识。

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朱星伟 张孝强 文/图

“要不是区域站技术人员帮忙,今年的黄瓜真的 ‘黄’了!”在中牟县大孟镇茶庵村,村民范毛强种植的10多亩大棚延秋黄瓜日前发生大面积病虫害,正当他犯愁的时候,大孟镇信王村区域站技术人员闻讯立即赶到现场,查出病因,开出药方,消除了病虫害,大棚黄瓜喜获丰收。如今,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了信王、东漳、黑李、韩寺、郑庵等5个跨乡镇的农业科技服务区域中心站,形成了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应用新机制。

上联农业专家 下联农民群众

“以家庭为主体的生产单位,在能力和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技体系改革已成为农村当前面临的一大课题。”中牟县农业局局长曹西平介绍说。

中牟县农业人口58万人,农作物面积达到200余万亩。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增加农业收入,他们以“全国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为契机,结合产业布局,采取跨乡镇设置的方式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区域中心站,选拔10名区域站正副站长和40名科技人员,建立联系科技示范户制度,聘请专家深入田间地头授课,逐步完善农业科技体系,实现县、站、科技户、农户四级服务网络,发挥了上联农业专家、下联农民群众的作用。

如今,每个科技人员培育了150户科技户,在全县422个村级服务点培育科技示范户7500户,辐射带动7.5万家农户。

整合资源优势 凸显规模效应

据调查显示,涵盖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站、林业站、果树站等“七站八所”多数已“有牌无人、有名无实、有人无技”,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散落在不同部门,力量分散,难以集中,造成了人才浪费。为此,中牟县采取农技推广与各种项目实施相结合,发挥区域站技术和人才优势,面对面与农户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凸显了规模效应,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经过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中牟县项目区去年小麦和玉米亩均单产分别达到398.6公斤和510公斤,比非项目区每亩分别增产28.6公斤和32公斤,全县24万亩小麦和10万亩玉米分别累计增产700.7万公斤和320万公斤,总增收分别达到1051.1万元和460.8万元。他们推广的1.2万亩配方施肥,节约化肥1600吨,实现平均每亩节本增效58元,总节本增效高达2320万元。

电话打进来 技术送出去

中牟县本着方便农村、服务农民的宗旨,认真借鉴120急救中心的做法,专门设立120农业信息中心,开通800免费咨询电话,做到“电话打进来、技术送出去”,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谈心交流,传递农情,解困答疑。

信王区域站的农技服务车刚进村口,刘集镇崔庄村的村民立马拦住了车子,迫不及待地说:“大棚西红柿发生一种新病害,植株矮化、发黄、叶片皱缩,开花结果异常。”技术人员赶到大棚,确认是曲叶病毒病,并讲解防治办法,村民听后,豁然开朗。

据悉,今年3月份以来,他们开展集中培训730多场次,培训农民2.9万人,技术指导750场次,辐射带动农户8000余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