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 风 上一版3
黄河缘
《西花厅孩子们的怀念》
π是个哲学符号
潘岳墓
秋天与“多事之秋”
丽山秀水(摄影
争艳(摄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秋天与“多事之秋”

马佳

“多事之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原文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此言借秋季萧瑟之意,指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意谓事态危急、必须小心行事,走错一步就会面临全盘皆输的境地。

作为一个成语,“多事之秋”被沿用至今,首先与我国古代喜欢秋季出兵这一习惯有关。春秋时期各国诸侯君主,多爱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以便在不违农时、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战争的胜利。敌国的军事行动自然关系到本国的生死存亡,这便成了“多事之秋”的最好诠释。秋季用兵这一习惯到了战国之后就不太被执政者所遵循了,因为各朝各代都建立了常备军队,随时就可以出兵,不必等秋天。所以,“多事之秋”一词就不能以秋季敌军来犯作为全部解释了。

“多事之秋”得以流传千古的真实原因,应该与古代文人的悲秋心理有关。在传统文人心目中,秋天是一个容易伤感忧愁的季节,正所谓“秋日凄凄,百卉具腓”、“一层秋雨一层凉”。连一代天骄汉武帝都有“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难归”之句,汉文帝曹丕也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而杜甫诗里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陆游笔下的“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乃至一代女杰秋瑾就义前的浩叹“秋风秋雨愁煞人”……无不表明了“自古逢秋悲寂寥” 的意境,堪称“多事之秋”的最佳注释。

当然,秋天也并非全是“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凄惨,唐初青年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最让我荡气回肠者,是诗豪刘禹锡的《秋词之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高气爽令诗人看到了光明与希望,平添了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心境,没有半点“多事之秋”的悲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