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折腾
与龙永图论道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郑州文化年轮如诗如画

丁世显

郑州地处中国中部,中岳嵩山脚下,是河南省的省会,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域面积7446.2平方公里,总人口735万。现辖巩义市、登封市、新郑市、新密市、荥阳市、中牟县、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上街区12个县(市)、区及郑东新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36亿年前,当世界大陆沧海横流时,嵩山已经首次横空出世,5.7亿年前,当嵩山最后一次确定现在的雄姿时,喜马拉雅山和整个秦岭都还在海底沉睡。嵩山之古,堪称全国诸山之祖。

古老的地质地貌,造就了这里水丰土沃,成为人类生活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最早活动地区之一,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其后的人们栖息其间,从2万年前到夏商周三代直到当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在这里都有明显表现,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富有特色的“嵩山文化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昆叔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主要就是“嵩山文化圈”。

早在10万年前,位于嵩山脚下的中原地区即有人类活动,8000年前就开始了农耕文明,五千年前的黄帝时期,这里是主要活动区域。夏商周及其以后的各朝代,这里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回望历史,我们清晰地发现:中原文化携带一种恢宏之气,向周边扩散、辐射与延展,引领着东方文明的进程。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腹心重地,中原大地上留下了其他任何地方都不可企及的文化遗产,从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文化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成为保存中华民族记忆的神圣殿堂:10万年前的织机洞遗址、8000年前的裴李岗遗址、黄帝故里、郑州商代遗址、郑韩故城、汉代冶铁遗址、中岳汉三阙、唐三彩窑址、宋陵、观星台、康百万庄园……这些遗产,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时期的重要特征,就像树木的年轮一样清晰可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郑州文化年轮。

我们为拥有如此多的文化遗产而自豪,我们也为如何保护好、利用好、宣传好这些文化遗产而深感责任重大。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后,这些宝贵的文化成为我们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和财富。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的优势,盘活资源存量,扩大文化资源的影响力,来开发我们的文化,发展我们的文化,创新我们的文化,从而为中原崛起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从文化资源大省、市向文化强省、市跨越的战略目标,就要求我们要切实把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包装好,把文化的“原生矿”变为有用的资源和材料,把文化资源的“富矿”转化为强大的现实文化生产力。只有保护好、宣传好、利用好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才能更充分展示郑州文化的魅力,发挥郑州文化的潜力,增强郑州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郑州崛起的新动力,才有可能使我们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资源强市的方向迈进,为实现郑州的新跨越提供更厚实的精神支持、智力支持和文化保障。

编辑出版“文化郑州”丛书,是为了更好地宣传郑州,研究探讨郑州文化发展的轨迹,展示郑州在各个时代鲜明的文化风貌,寻觅郑州各地各自具有特色的文化现象,阐扬在新时代郑州的文化新风采,达到郑州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真正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郑州的“软实力”。希望“文化郑州”丛书成为研究、梳理、阐扬郑州优秀文化的阵地,成为人们了解郑州,理解郑州,开发郑州的园地。《郑州文化年轮》是“文化郑州”的开篇之作,我们将循着郑州的文化轨迹,继续探究郑州的各种文化现象,陆续向人们展现中原文化的深厚魅力。

(此文为“文化郑州丛书”总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