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郑风 上一版3
折腾
与龙永图论道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中国古代钱币的读法

高宗达

中国古代的钱币由于年代的久远,钱币上的数量,读法不一,常常闹成笑话。

在唐代以前,从春秋战国至秦汉,钱文的读法基本依汉字书写习惯,由右向左读,如“半两”、“五铢”等,也有一些特殊的读法,比如从左至右、传形、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读。这种情况下双字钱文一般不容易误读,最容易读错的是多字钱文圜钱,大多依圆随形,按顺时针方向旋读。如“铢重一两”、“十二”等。

唐代以后各朝代多以“通宝”、“元宝”作宝文,顺读、旋读并行,形成一定的结构,明代以后建立了专以“通宝”为宝议、顺读的固定结构,其间的演化过程容易造成误读,如受唐“乾元重宝”的影响而将宋代的“乾道元宝”误读为“乾元道宝”,等等。其实,只要掌握了各朝代钱文的规律,就可避免这种误读。

顺读:按上下右左、先纵后横的顺序读,始见于新莽的“六泉”,至元明清占绝对优势,遂成定型。如“小泉值一”、“咸丰通宝”等比比皆是。

旋读:按上右下左顺时针方向旋读,宋钱中较多,元代以后绝迹。如“大泉当千”、“大夏真兴”、“天福元宝”、“淳化元宝”等。

先纵后左横读:按上下右左顺序读,极为少见,有“乾亨重宝”,且“重宝”二字为传形,是汉代以后所仅见。

右起先横后纵读:按左右上下读,仅见“永安一十”孤例。

此外,新莽时期所铸仿古布向十品的钱文是以上下两横列为序,先上列后下列由右向左读,如“么布一百”至“次布九百”、“大布黄千”等,是比较特殊的读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