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立足大局谱新篇 智慧汗水铸丰碑
民建郑州市委选出新主委
中州大道北段明年开始整治
二七区 强力推进人才强区
用创新的思维建设中原名城
省23个检查组明起开展专项检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用创新的思维建设中原名城
30年的改革开放,让郑州变得现代、时尚,充满激情、活力。本报记者 李利强 摄

本报记者 王文霞

每天清晨,在绿城广场上,老人们舞扇,年轻人跳操,还有一些人悠闲地遛弯。月季花香四溢,树木青翠依然,四周高楼林立,紧临广场的中原路上车流如织。

这是一幅和谐、隽永的城市风景。30年的改革开放,让有着3600年建城史的郑州变得现代、时尚,充满激情、活力。

30年间,郑州的城市从1978年的建成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125.6万人,发展为2007年年底的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人口318.9万人。

30年间,郑州城市建设始终高扬科学发展的大旗,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拉大城市框架与打造宜居都市并重,创新城建理念与保护文脉同行,中心城区与新城区协调发展,使郑州从一个普通的省会城市,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世界上知名度不断提升的大城市。

一、拉大框架、完善功能,增强城市的辐射力影响力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区,是郑州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必然选择。

30年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急剧扩张,人口的快速聚集,郑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不断取得新成就。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春风,吹响了郑州建设的号角。

1994年,在车辆拥堵的金水大道开建“四桥一路”,短短半年时间,郑州有了第一条市区高架路。

以“四桥一路”为标志,大郑州建设的序幕拉开了:

同年,北郊环路建成通车,全省首条高速公路——郑汴高速公路开通;

1997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启用,郑州的通航能力大大增加;

1998年,南三环通车,结束了我市没有完整外环道路的历史;

1999年,郑州火车站主站楼落成投用。

20世纪末,在各国、各地区竞争力角逐中,一个现象尤为突出:以城市群促进区域发展,单个城市竞争力被区域整体竞争力所替代。作为近亿人口大省的省会,郑州的建设不仅事关郑州的发展,更是关乎着全省的战略布局。省委、省政府在作出中原崛起战略部署的同时,提出要建设发展大郑州,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经济隆起带,要求郑州在中原崛起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新的角色、新的重任让郑州审视不足,加快发展。

2001年7月,河南省省长李克强听取郑州市的汇报后,明确指示:“高起点、大手笔、规划建设郑东新区!” 150平方公里的郑东新区等于再造一个新郑州,郑州的城市建设由此跳出摊大饼的传统模式,变为组团式发展,并进入一个高速扩张期。

2003年1月,郑东新区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规模”的既定目标如期完成。今天,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活力,河南艺术中心的高雅,如意湖的柔美,郑州之林的清新,让人流连忘返。截至今年10月底,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1.8亿元,累计开工项目408个,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突破2000万平方米,入住人口20万人。

一个个城建重点项目相继铺开,城市功能日益增强。完善优化交通系统,打通断头路,形成环状加放射路网:2001年12月26日,郑州市环城快速路全线通车;2004年8月,107国道东移并建成通车,解决了过境车辆穿城而过的痼疾;2004年10月,横穿亚洲最大铁路编组站的农业路立交桥建成,二环路正式合龙……在城市外部,建设辐射周边城市的道路网,2003年12月28日,河南省第一条旅游高速公路——郑少高速公路通车;2006年11月,我省乃至全国第一条跨市域建设的城市道路——郑开大道开通,成为推进郑汴一体化发展的标志工程;中原路、航海路分别向西、向东延伸至荥阳和中牟……

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的郑州,成为全国铁路网中仅有的“双十字”中心,交通枢纽地位得以强化。今年10月20日,石家庄至武汉客运专线开工建设,10月26日,投资89亿元的郑州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工程开工建设;目前,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正在铺轨建设,明年年底可通车;郑州至徐州客运专线明年将开工。

(下转第二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