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加大对医疗教育的投入究竟有多难
官员泡沫的制造
漫画: 葛朗台式贪官
权力有病
才以上访者为精神病
很人性化也很温情
公开政府招待费 还需跨过几道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加大对医疗教育的投入究竟有多难

10月14日,《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并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新医改方案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新医改方案最需要修正的关键何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中心主任赖平耀教授称:“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本症结在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见12月8日《中国经济周刊》)

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看病贵、看病难”,这一问题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明白,且都有深切的感受。然而,用数字讲话,是专家学者的强项。赖平耀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到现在,政府财政投入在全部医疗支出中所占比重仅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发达国家对公共医疗财政投入则占GDP近8%。这一数据不禁令人愕然:用于民生的公共投入如此可怜,那么,大量的投入都到哪里去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出席“2008首届全球管理论坛”时表示,中国经济内部失衡,具体表现是过度投资和国内消费不足,投资占GDP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0%左右不断提高,目前已提升到45%左右。报道说,2007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均超过2万亿。而发达国家在医疗支出占GDP比重与住房投资占GDP比重大致相当,但在中国,后者却是前者的10倍以上。——基础设施等面子工程的投资与民生的投入如此之不平衡,实在令人咋舌。

具体到医院而言,政府投入不足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医院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从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变为追求收入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提供更多、更贵的药品与医疗服务。医院内医生的收入也实行同创收挂钩,其中一半以上是通过从患者身上“创收”得到的。这不仅导致了医患矛盾,更令社会风气出现严重恶化和倒退。

多年的医改实践告诉我们,将公立医院简单地推向市场,让医生的收入依靠从病人那里创收来保证,是政府摆脱社会责任的表现,也必然导致医院将“救死扶伤”的天职抛到九霄云外。事实证明,政府这种甩包袱的不负责任的做法根本行不通。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医患矛盾突出的问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入,最起码要对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固定资本支出提供完全的财政保障。

做到这一点难吗?

我国的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和公款旅游等“三公消费”每年达9000亿之多,占GDP30%。1/3被挥霍了,如果,从中挤出一半,甚至1/4,用于对教育、医疗的投入,那么,老百姓砸锅卖铁供养孩子上学,病人家属动辄向社会求助的现状就会得到极大的改善。显然,所有这一切,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只要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只要削减行政与经济建设支出,便能够大幅度提高政府对公共医疗服务的财政投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就能够得到解决。 肖 新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