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
部署学习实践活动
明年办啥实事
政府开征建议
盛赞我市新农合工作
精神文明之风吹遍城乡
警情回访3个月
问责民警百余人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精神文明之风吹遍城乡
三、精神护航,经济建设大跨越四、香飘华夏,古都美名播四方

(上接第一版)拥有近万户居民、曾以脏乱差闻名的三北社区,百姓自发为施工人员送水送料,积极参与社区设施完善,相继建起了活动室、运动场,偌大的居民院变绿变靓了,住户的言行也越来越美了。

育古都新风,做文明居民,已从政府主导演化为民众自愿,从典型带动转型为群体自觉。

与思想道德建设同步,省会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也在逐年提高。1982年,郑州市每10万人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1262人,2000年则增加到8267人。2005年,郑州市6岁及以上人口为669.4万人,占总人口的93.5 %,其中10.5%的人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与2000年相比,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口增加20.4万人,增长37.2%,平均每年增长7.4%。

思想与文化齐头并进,城市与乡村比翼双飞,积蓄了全民性文明建设的巨大能量。郑州,在更大舞台上呈现着立体的文明景观。

二、倾城齐舞,人景共生总相宜

生活在古都的人们,既是优美环境的享用者,也是和谐环境的营造者。当大家把一种欣赏的眼光投向共有家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文明言行呵护着她,扮美着她。

如今的郑州,环境因人而更美丽,人因环境而更文明。

城市环境连年改善,生活环境生态宜居,奠定了优美环境塑造人的厚实基础。通过开展“公厕革命年”、“街景整治年”和“游园建设年”、“城市管理年”活动,我市深入推进“净、绿、亮、美、畅”工程,对道路交通、夜景照明、园林绿化、河湖水系、出入市口等十几个方面进行改造提升,10条精品街路更净、楼更靓、灯光更璀璨,市政设施更完善,熊儿河、东风渠、西北环、郑花路等一批生态景观廊道初步展露芳姿。一座靓丽的中原名城崛起于内陆,让本地人引以为荣,令外来客赞不绝口。

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着城市家园的优雅步伐,越来越多的郑州人崇尚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提升自身素质和文化品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商都3600年历史文化被深入挖掘,全市相继开展了《古都郑州——郑州历史文化知识教育读本》读书活动、“青春与古都同行”、“商都郑州我的家”、“共建文明邻里、同创和谐社区”等系列活动;2300多所家长学校陆续成立,由50名家教专家组成的家教讲师团,定期举办专题讲座;由老干部、老教师等组成的“五老”报告团,深入学校、社区,举办巡回报告;以全市400多所文明市民学校为阵地的道德规范、文明礼貌教育,每年一次的邻居节活动,营造了与邻为善、与人为亲的良好人际关系和和谐社会氛围;以“自觉遵守‘三德’,争做文明市民”为主题,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月评文明市民”、“十佳公仆”、“职业道德双十佳” 、创建文明行业等评选活动,共评出800余名文明市民、128名“文明市民标兵”、10名“绿城文明使者”。

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直接影响到城市公共管理机构的为政之道,助推了我市文明进程中的政务环境优化。近年来,我市建立完善了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12345市长电话年均接线率为100%,办结率为94%。2007年,我市政府部门由49个减少到42个,行政审批、行政许可从2300多项减少到200多项。市里每年还组织社会各界评议市直职能部门和公共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

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强化了公共服务人员的执政为民意识,一项项便民惠民措施彰显社会公平正义,郑州法制环境渐入佳境。在全国先行一步,郑州于2003年实现110、122、119三台合一,提高了快速接警、综合处警能力。社区治安防范网络立体覆盖,全市每个社区都建有一个警务室,有一支巡防队;开通市、区、街道三级法律服务热线,成立市、区两级法律援助服务中心,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覆盖率达到100%;2006年以来,省综治委两次对我市进行暗访抽查,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了93.4%和94%,高于全国多数省会城市。

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在净化经济环境的同时,也把一种诚信守法的风气引入经济领域,市场环境明显改观。聚拢在 “诚信郑州”建设的旗帜下,“做诚信商户、创信用市场”等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持续深化,“争创诚信商业街”活动持久开展,引导和带动了全市商贸流通领域质量信用、价格信用、服务信用的建立完善,一批以精品商业街区为代表的郑州商业品牌、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名满中原,享誉全国。

黄河岸边,嵩邙之麓,文明已不再简单呈现为零星的好人好事,而演化为人与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和谐共生,古都郑州在传承厚重文化中彰显现代时尚特征。

正因为都市人群与所处环境融为一体,才诞生了这一幅幅愈益精美的郑州文明画卷。人与景相伴而出,互为映衬,画卷一路延展开去,铺陈着满眼和谐至美,彰显着一座现代化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

三、精神护航,经济建设大跨越

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建设,发端于维护城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紧随着改革开放鼓动的经济繁荣浪潮,引得花满商都,香溢绿城。

正是因为承载着这样神圣的历史使命,文明郑州建设在迅速提升城乡居民文明素养的同时,也铸就了护佑经济大跨越的一尊尊思想图腾。

文明建设,为郑州经济振兴输送了持久动力。30年奋斗历程,郑州既经历过顺风顺水的高速发展季,也遭遇过低谷徘徊的暂时困顿期,但文明建设熔铸的优秀品质,在岁月风雨中经久锻造的“博大、开放、创新、和谐”的城市精神,为郑州巍然矗起精神支柱,为经济建设源源提供强劲动力,让郑州置身顺境时永不自满,处于逆境则从不气馁。因此,无论是在支柱行业、骨干企业和龙头县市领跑中原领先全国的风光年头,还是在国企转制突围、制造业数年不振的艰难岁月,我们的城市和人民一直在奋力拼争,执着前行。

回望30年艰辛历程,我们骄傲地发现:今天,郑州物流继续辐射四方,郑州制造重新叫响全国;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成长为郑州经济支柱,宇通客车、三全食品等行业新秀领跑同业享誉海外;中原排头兵巩义市继续行进在全国县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曾经弱势的登封、中牟等县市,已经数年跻身全省排名前列。

文明建设,为郑州经济发展营造了优越环境。随着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文明,已经成为郑州人的一种共同素养,成为这个城市中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行为指南。近年来,我市强化行风政风建设,大力推行阳光政务、高效政务和便民政务,市直职能部门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失职追究制,设立服务大厅,推行“一站式”服务,使企事业单位、外来投资者、市民群众都享受到了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郑州的投资环境、发展环境越来越好,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纷纷来郑抢滩兴业。

文明建设,为郑州经济运行提供了品质保证。文明之旅丰富了郑州人的精神内涵,激发了人们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引导人们摒弃铺摊子式的粗放发展模式,崇尚集约经营,讲求规模效益,地方经济因此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千亿后,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翻番,2007年达到2486.7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位次继续前移,分别排名第16位和第8位,年均增速达到15.5%,财政收入增速更高达31.3%。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竹林镇。肇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巩义市竹林村文明创建活动,意在避免共同富裕的理想止步于小富即安心态,却因此成就了一个贫瘠山村的经济社会飞跃梦想。20多年来,竹林由村变镇,成为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文明镇和全国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全球人居范例奖。就是站在这一个个文明新起点上,竹林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总体效益的提高,在发展中节约资源,在跨越中保护环境,成为闻名全国的文明建设样板。

千百个竹林镇接踵走来,汇成了推进郑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浩荡大军,郑州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步伐愈发稳健,成就有口皆碑。

四、香飘华夏,古都美名播四方

文明郑州建设,不仅促成了内增素质,也实现了外树形象。

一个个文明典型,一条条成功经验,在激活郑州自身文明创建工作的同时,也让文明画苑的“郑州模式”花开中原,香飘九州——

荥阳市创立的“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活动,历经十余年传播推广,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成为全国影响范围最大、受惠群众最多的文明创建形式之一;

在平凡岗位上涌现出的任长霞、朱和平、吴玲、郭春园、竹卫东等一批郑州先进典型,影响至深,感动全国,在全社会各行业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

郑州的优秀社区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送变电社区、清华园社区、鑫苑社区等一批“样板”社区先后走向全国,成为响亮的郑州“名片”;

由郑州市探索构建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体系,被民政部称为“我国流浪儿童救助保护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被联合国誉为“郑州模式”,先后有300余家国内外政府组织、民间非政府组织前来参观学习,今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国家及时采用了郑州首创的类家庭收养模式,为灾区儿童提供有效救助保护;

……

先进经验扩大了古都影响,郑州形象明显提升,郑州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与日俱增。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03中国投资环境报告》中,郑州在全国23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2位;

在人民网2007年度“市民最满意城市”评选中,郑州市顺利入围,位列第6。

最近,郑州又被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人民网等21家单位推荐为“全国十佳和谐城市”。

郑州,并没有满足于业已取得的成绩,她在向往更高的文明境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008年7月,奋力建设“三化两型”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的提出,为郑州的文明建设设定了新坐标,确立了新高度。

鼓动文明进步双翼,志存高远的郑州,已从古老的中州大地振翅高飞,去领略更加和谐美好的别样景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