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34版:商经政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多元融资的引导者
投资乐土的培育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多元融资的引导者
解决企业资金“瓶颈”融资平台仍须完善

本报记者 武建玲

搭建政府融资平台

2003年以来的5年间,我市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近2000亿元。其中除了财政直接投资外,也有不少项目是靠我市有效整合政府资产,搭建政府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和社会融资建成的。

具有标志意义的是,2003年至2004年间,我市成立了市建设投资总公司、市地产集团、市土地储备中心、郑州路桥建设投资总(集团)公司、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市建投已经累计签订授信额度100多亿元,到位资金76亿元;地产集团成立以来共实现土地收益近10亿元。2005年,市土地储备中心先后通过郑州的两家信托公司——百瑞信托和中原信托发行信托计划,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此举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急需资金,而且使广大单位和个人成为郑州土地储备、城市建设的直接投资者和参与者。

2007年,我市在考察南京、重庆等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市国投公司、城建集团、住宅投资公司、交建投公司和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等5家专业性投融资公司,并在市场运作方面做了一些有益尝试,进一步突出了融资平台在政府融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仅2007年,政府主要融资平台共筹集建设资金131.48亿元。这些资金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我市还通过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利用域外资金等形式进行融资。

在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市政府投资的特点也逐渐明确,即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公益事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

解决企业资金“瓶颈”

政府在拓宽政府投资项目融资渠道、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同时,还积极发挥优势,为企业融资搭建平台,着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成立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并不断扩充资本金,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到去年年底,公司已经为我市及其他省辖市2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25亿元的担保融资,同时为3万多名下岗职工及私营业主、创业者提供了经营和创业贷款担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信托公司融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郑州目前有百瑞信托和中原信托两家投资公司,部分中小企业通过这两家信托公司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去年,市政府和深圳创新投资公司、百瑞信托联合发起设立了一个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服务于中小型高新技术发展。

出台政策,完善机制,鼓励、引导、辅导、包装、推进企业上市,支持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此外,我市还加大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的指导和培训力度。企业上市进度加快,融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已有境内外上市企业21家,其中境内11家,境外10家,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累计达到124.88亿元。

有效整合优势产业、优势资产,吸引国内外战略投资者通过控股、参股进行融资。近年来,我市采取措施,不断推进国企的调整和重组,一些老国有企业通过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解决了资金困难,实现了“凤凰涅槃”。去年9月,紫荆山百货大楼由新加坡时计宝投资有限公司成功重组,成为全市首家靠引进外资实现重生的国有商业企业。此外,我市工业领域的一批国有企业也实现了战略重组。

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和国内上市公司进驻郑州,带动投资。近年来,我市招商引资突出“大招商”、“招大商”,招商引资的重点围绕国际或国内500强企业及大型跨国公司,大力引进重大投资项目。除了开展定向招商外,我市还充分利用会展平台,让国际或国内的大企业实地了解郑州。市委、市政府还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引进大企业、大项目。目前,已有沃尔玛、正大易初、家乐福、日产、飞利浦、杜邦等16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郑州。中烟公司200万箱卷烟生产基地、海马(郑州)汽车、大成生物化工等一批大项目也落户郑州。

出台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向国家鼓励的行业、产业、企业投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文件,放开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2007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784.7亿元,增长58.4%,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9.1%;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民间投资完成825.3亿元,增长51.8%,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8.3%,比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

融资平台仍须完善

我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虽然取得较大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如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营机制不够理想;融资领域及其投向不尽合理;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仍然存在;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和信用评价体系尚未建立等。我市的决策者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并在着手解决。据悉,我市已计划整合现有县(市)、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以郑州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为主体,探索组建一个担保集团,在更大范围内帮助企业融资。有关部门也已经在考虑企业融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问题。

相信下一个十年,郑州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又会创造出不少新鲜的经验。

本版照片均由本报记者丁友明摄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