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35版:商经政念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公共改革的探路者
宜居环境的营造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公共改革的探路者
多元化产权兼顾双重性待解的难题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 张丽霞 文 丁友明 图

市政公用行业被称为“我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由于其具有自然垄断以及准公共产品特征,使得我国市政公用行业的改革滞后于其他行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20世纪90年代,市政公用设施业的市场化改革在一些大城市开始探索,随后向其他城市蔓延。作为改革的先行者,2000年,郑州燃气公司率先在企业内部实施一系列改革,成为我省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公用事业企业。随后,自来水、公交等行业也随之纷纷下海,8年一路走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市场化运作

长期以来,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效率低下等国企的典型弊病严重困扰着公用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从体制改革、体制创新上彻底破解这一难题?市场化改革是必由之路。

为加快我市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省会经营性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2005年1月19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的通知》中提出,自2月1日起,我市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行业依法实施特许经营。

2007年3月12日,《郑州市“十一五”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专项规划纲要》指出,供水、供热、供气、排水和城市公交等市政公用事业企业,要兼顾公益性和经营性,一方面要保证国有资本必要的增量投入,不断完善管网等基础资源建设;另一方面要结合建立政府特许经营制度,通过资产重组、合资合作和组建资产营运公司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并参与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经营方式改革,逐步形成国有经济控制基础资源、保障基本服务、维护城市安全、其他多种经济成分有序竞争的格局。

多元化产权

政策的出台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发展,但是,市场往往先于政策行动。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作为改革的先行者,郑州燃气已吹响改革的号角,率先在企业内部实施一系列改革。1998年,郑州市煤气公司和郑州市天然气公司合并,组建郑州市燃气有限公司;2000年12月18日,郑州市燃气有限公司实行国企改制,联合郑州启元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河南拍卖行等4家企业法人共同发起,注册设立国有控股的股份制燃气企业,这是我省第一家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公用事业企业。

多元化产权结构形成后,该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着多渠道融资和跨区域经营战略迈进:

2002年10月29日,成为全国第一个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国有燃气企业;2007年6月29日,股票由香港创业板成功转主板上市;2007年6月6日,整合南阳燃气市场,与南阳市政府签订南阳国有燃气公司产权转让合同和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协议;2008年1月,在平顶山市燃气总公司国有产权拍卖竞标会上,以3050万元的价格竞得平顶山燃气27%股权,成为平顶山燃气第二大股东;2008年2月,与郑汴产业带管理委员会签订郑汴产业带城市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协议,取得30年的特许经营权;2008年6月,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计划在国内A股市场融资4亿至6亿元,为构建第三大管道气源和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兼顾双重性

在我市公用事业改革的探索中,燃气公司的骄人业绩着实为我们注射了一针强心剂,但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水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我市公交、自来水公司的市场化运作就让人有些“头疼”。

2001年,郑州市公交总公司与香港康利公司合作,按照中方郑州公交51%、外方香港公司49%的比例,共同投资经营。后来,投资方发现利润越来越薄。于是,从赢利角度考虑,投资方不希望增加新的线路和车辆。但是,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公交线路和车辆规模的扩大又势在必行。为此,2004年,香港康利发展有限公司把其49%的股份交给郑州公交公司经营,他们只参与分红。

无独有偶,郑州自来水公司的合作经营与郑州市公交总公司如出一辙。

城市公用事业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在运营中应该获得一定的回报;另一方面城市公用事业是城市健康和谐发展的基本载体,具有公用性。这两重性必须高度统一才能顺利推进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

待解的难题

“与其他工业类、服务类行业相比,我市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程度偏低,改革的难度也很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我市自来水、热力行业亏损严重,价格倒挂,没有真正实现保本微利,对外资和民间资本的吸引力不足。”郑州市市政管理执法局总工程师张雷直言不讳:“目前,价格机制等配套政策不到位也是影响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与遭受“冷落”的自来水和热力相比,污水、燃气等具有利润空间、国家政策扶持的朝阳产业却备受青睐。据了解,华润集团欲出资购买我市燃气20%股份。

外资退出、合同失败、公共利益受损等问题的逐步暴露,使市场化受到质疑,也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决策者的谨慎观望态度也是该行业缓慢发展的原因之一。

另外,企业改制后的现有在岗人员及离退休人员妥善安置是企事业单位改制面临的一个比较复杂和敏感的问题。

任重而道远

曾任郑州公交总公司改制顾问的河南九鼎德盛投资顾问公司投行总部总经理李文君认为,公私合营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合作过程,由于文化、政策、法律等存在差异,需要双方充分的了解、沟通、磨合和信任。公用事业改革一定要注意企业自身的行业特点,兼顾多方利益。另外,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政府要由点到面步步深入,同时,必须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做辅助,对相关公用企业改制进行必要的扶持。

郑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刘伟认为,在市场化进程中,企业和政府应履行起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政府,应从管理企业向管理市场转变,逐步建立起符合改革需要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机制,此外,政府还要重视市场准入和退出、服务质量、安全及普遍服务等监管机制的建设;作为企业,可以尝试股权基金、可转换债券等方式以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困难。

“履行监管职能,提高监管效率需要法律先行。”河南仟问律师事务所罗律师认为,要以法律制度作为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准则,体现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的原则,以立法为先导,依法行政,可减少改革盲目性。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