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38版:商都大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镇化推动郑州乡村“蝶变”
书写黄土生金的千年神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从农村到城镇的“蝶变”
城镇化推动郑州乡村“蝶变”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奏曲”从农民到市民的嬗变郑州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期
竹林新貌 本报记者 许大桥 摄

本报记者 余英茂

对于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成为城里人”,可谓是孜孜以求的心愿。

早在1983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就指出,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出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加快城镇建设,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如今,驱车穿行于郑州各地,只见一座座城镇商贾林立、人来人往,集中连片的住宅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广场、游园随处可见,田园之中是星罗棋布的厂房……

改革开放30年,是郑州历史上城镇化进程最快的时期。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村和大城市之间必须有一个过渡带,必须有一个辐射和凝聚互动的城镇网络。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都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小城镇点多面广,农民可以“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就业”,就地转移农民,融入城镇。

城镇化水平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相辅相成。只有经济发展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农民搬出农舍进楼房、放下锄头进车间,收入增加了,城镇化就会水到渠成。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巩义市竹林镇,是我市乡村城镇化变革的一个典型。

上世纪80年代初,竹林还是一个山高石厚土薄的穷山村……1980年2月,赵明恩当选为竹林党支部书记。在这位被省委书记徐光春誉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带领下,竹林村创办了耐火材料厂、煤矿等企业,集体经济发展得红红火火。

1994年11月28日,竹林和周边几个村合并,设立竹林镇。如今,竹林摒弃了以牺牲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休闲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拥有企业8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全镇人均年纯收入达8100元,成为“资产股份化、企业科技化、管理现代化、生活城市化”的现代城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荣获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完成了从农村到城镇的“蝶变”。

省委书记徐光春考察后,深有感触地说:“竹林镇是名副其实的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典型,不仅在河南而且在全国都有典型意义,我深深为河南有这样一个典型而骄傲!”

赵明恩说:“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最初级的出售资源到精深加工,从小山村走向城镇化,竹林哪一次大转折都发端于解放思想,得益于改革开放。如果错失了当年的发展机遇,今天的成就想也不敢想!”

改变农村面貌的“加速器”

新密市以资源型企业众多而著称,近年来,该市采取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精细化管理,“提速”城镇化建设,仅在2006年,新密市就斥资6亿元,让乡村与城镇加速对接,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小城镇迅速崛起。

城镇化建设为农民带来诸多实惠。4年中新密累计投资5亿多元,新修和改造道路近1200公里,各种游园、广场、游乐场、绿化林带、路灯、公厕、垃圾回收站等基础设施遍布城乡,各镇区实现了硬化、绿化、亮化、美化。该市黄固寺村建成了整洁优美的花园式小区,郭岗村建成了设施齐全的城镇化村庄,于湾村建成了整齐划一的社区化楼房,广大农村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新密已成为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之一,该市超化、刘寨、大隗、白寨、牛店5个乡镇进入国家、省、市重点镇行列。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奏曲”

城镇化发展不是唱“空城计”,小城镇作为城市之尾、乡村之首,只有形成产业支撑能力,才能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力促进各类要素向城镇集聚,一些特色城镇企业园区享誉全国,如巩义市回郭镇铝工业园,被命名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荥阳市因出现建筑工业、阀门工业集群区,被授予“中国建筑机械之乡”和“中国阀门之乡”称号。以骨干企业和特色产业为依托,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食品城镇、工业城镇、旅游城镇。

巩义是个工业大市、工业强市,曾经有一个阶段,由于产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人口向城镇集中的带动效应。该市聘请专业设计院所,统一修订完善了城镇规划。同时,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打破城乡壁垒,深化户籍、土地制度改革,使进城农民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享受“市民待遇”,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三个集中”既是发展模式的创新,也是生产关系的再调整、社会资源的再整合。目前,巩义已形成市、镇两级工业集聚区15个,入园企业达600多家。巩义民营科技园区已发展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铝深加工产品集中地。

从农民到市民的嬗变

市统计局的一项数据表明:全市城镇化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就将增加城镇就业6.84万人。城镇化被称为吸纳、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就业的现代容器。

惠济区南阳寨村由于四面环绕铁路,土地被大面积污染,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南阳寨村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发展之路。

为了发展工业,南阳寨村规划建设了占地600亩的工业园区,吸引到了24家企业入驻,转移全村300名富余劳动力就业。2004年3月,该村利用被污染的土地建成有45栋楼、绿化率达50%以上的花园式社区,每户村民仅住房资产就达40万元以上。

登封市298个行政村中,有86个村的地下埋藏着大量煤炭。2006年,登封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在彻底解决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的前提下,对86个村庄实行搬迁,推进城镇化。之后,有关部门加强群众的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走上新的致富道路。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环境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一项系统工程,既是将农民转变成市民的过程,也是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接轨的过程。城镇化既要使农民产生外在的变化,还应产生“内变”。

郑州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期

1978年,郑州市的城镇人口为141.8万人,城镇化率为32.4%;市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年底全市城镇人口为450.8万人,城镇化率为61.28%,是全省平均水平的近两倍,居全省首位。

理论界认为,当城镇化率低于30%时,城镇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介于30%到70%之间时,城镇化进程处于加速阶段;高于70%时,城镇化进程处于成熟阶段。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认为,城镇化率提高,意味着郑州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城镇化阶段,整个城市的分工会更明细,效率会更高。

面对如火如荼的城镇化进程,许多房地产企业已开始从大城市“上山下乡”,新田置业进军荥阳,新地产入驻新郑,金成抢滩新密,天明进入中牟……

省经济学会会长杨承训认为:郑州应突出构建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网络结构。从郑州市GDP的区域分布来看,市区和各市县布局合理,郑州的发展符合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要求。

根据《郑州市2008年~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将达1000万人,城镇化率达79%左右。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嵩山脚下,黄河岸边,会出现更多活力四射的现代化城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