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38版:商都大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城镇化推动郑州乡村“蝶变”
书写黄土生金的千年神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书写黄土生金的千年神话
优化了生态繁荣了经济政府助推产业化带农增收

本报记者 刘俊礼

近年来,我市农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尝试向产后加工、流通等方面的转变,用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的理念来构筑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的“魅力”之果正散发出它独特的“芳香”。

观光农业延伸了传统农业的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丁友明 摄

这是一段奇异而充满激情的“旅程”:

一粒小麦被送到郑州的粮食加工企业里,从原粮变成面粉,然后又卖给农业产业化企业,变成西萨面包、三全或者思念饺子、郑荣馒头、白象方便面、金星啤酒……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中,一粒小麦不断地“升值”,身价甚至可以增长10倍。这样的升级道路被称为农业产业化。如今,这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正在我市不断涌现,通过产业化这根“金纽带”,郑州农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亮闪闪的“金蛋蛋”。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市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工业的理念、商业的手段、服务业的意识、外经贸的措施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近年来,我市农村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尝试向产后加工、流通等方面的转变,用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品牌化的理念来构筑农业产业化支撑体系,农业产业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农民增收的空间不断拓宽,农业产业化的“魅力”之果正散发出它独特的“芳香”。

产业化与品牌齐奏增收曲

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核心是利益机制,关键是龙头企业。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培育和壮大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破茧化蝶领舞,与农民互为依存,共生共荣。据统计,河南的速冻食品占据了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份额的60%,在全国速冻食品市场中,每10个汤圆中有6个、每10个水饺中有4个出自郑州。主打农村市场的白象集团年产方便面50亿包,成为全国第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

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更是品牌的竞争。为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我市设立100万元专项资金,对获得驰名商标和国家级、省级著名商标、名牌称号的农产品给予奖励,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农产品。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三全、思念公司的速冻产品,金星啤酒均被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新郑奥星的红枣片、博大面业的挂面、云鹤食品公司的水饺等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这些拥有优势品牌产品的龙头企业,通过自身扩张,整合链条,实现了农民致富和产业升级,使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农业产业化向深度和广度进军,郑州农业走出国门赚外汇。目前,我市出口农产品的种类已发展到10大类20多个品种,蔬菜、大蒜、红枣、蜂蜜及速冻食品、鲜切花卉等出口齐头并进,改变了过去以蔬菜出口为主的单一结构。2007年,全市出口创汇企业达到31家,全年完成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生产优质、高效、质量安全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市农业局坚持实行从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两个环节把好关,确保居民的食品消费安全。去年我市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万亩,总数达到140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20个,总数达到128个。在去年农业部对全国37个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的三次例行监测中,我市蔬菜、畜产品和水产品检测合格率均全国名列第一位。

优化了生态繁荣了经济

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是关键,农户是基础,作为“第一生产车间”的基地则是根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农村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通过夯实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集聚。

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郑州农业的发展,明确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郑州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明确了现代农业的整体布局,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在空间布局上,以市区为中心,呈放射状圈层分布,依次为都市农业圈层、近郊型农业圈层和远郊型农业圈层。在建设内容上,主要是培育八大主导产业,建立十大生产基地,建设二十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扶持五十家重点龙头企业,建立完善十大批发市场,以此带动农村生产力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我市按照稳步发展第一产业,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一是以畜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奶业生产和规模化健康养殖,畜牧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产值的比重达到38%,接近农业现代化国际水平。二是种植业变粮经种植结构为多元化高效生态结构,名特优新的蔬菜、瓜果、花卉、中药材、牧草生产基地规模稳定,效益成倍提高。三是拓展农业功能,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在有关产业政策支持下,以速冻食品、方便面、啤酒、面粉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以农产品配送为主的农业商贸物流业,以休闲体验为主的观光农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农业的优势业态。

值得骄傲的是我市是中原地区乃至全国最重要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集散地。全市目前拥有固定资产3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就有72个,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多层次的市场网络和多形式交易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正在向我们走来,它无疑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酵出良好效应。

政府助推产业化带农增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农业产业化在规模经营、品牌建设、组织化程度及标准化体系、流通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上的飞速发展,政府部门运筹帷幄,正确处理行政推动和市场带动的关系功不可没。

近年来,我市以扶持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郑州市相继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通知》、《关于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文件,自2003年以来,每年拿出500万元,从2008年开始每年拿出2500万元作为对龙头企业扶持的专项资金。

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数量增加。目前,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16家,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40家。这些龙头企业有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和流通型,其中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有7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58亿元。

与此同时,我市还加大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投入力度,提高园区技术含量,完善园区的高新科学技术示范展示,传承文化和休闲观光功能,全市2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两个进入国家级园区行列,有5个达到省内一流水平。

近年来,我市龙头企业集聚度显著提高,形成了食品工业集群、饲料工业集群、乳品工业集群、流通产业集群和现代示范园区集群。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共建立各类农产品基地170多万亩,促进了农林牧渔业的区域化布局,带动本地及外地136万农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有更多理由期待,伴随着政府部门开拓性服务力度的不断加大,相信我市的农业产业化水平必将再上一个台阶,构筑农民增收致富的路更宽更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