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6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嫌疑人X的献身
治病要治本
英国人悄然“扔”旧货
赛藏品
“山寨”安家
背靠背
妹妹的电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治病要治本

上述只是针对一般规律而言,实际临床情况较为复杂,还要四诊合参才是。此外,实际临床中更应该考虑人体体质上的差异,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

问:生活中我们看到很多老年人还有再生能力,这与天地阴阳有关吗?

答:这些老年人本身先天禀赋超常,且后天效法天地的阴阳变化之道,遵循了日月运行的规律,根据四时气候的不同以及寒暑变化来调养身体,使得气血经脉通畅,肾脏精气旺盛,故能再生。当然,这也是有一定极限的,超过这个极限精气也就竭尽了。

问:人体阴阳的出入有先后顺序吗?

答:在人体内,阴阳的出入是同时的。阳向里入的同时,阴则向外出,阴阳两道并行不悖。一般情况下,阴阳出入量是相等的,称为“平”;阴阳是相贯通的,阳入则阴出,阳生则阴长,阳杀则阴藏。不要误解为阴阳相互矛盾,其实它就像人体中动静脉结构一样,各自出入,并行不悖。只有这样理解,阴阳的道理就活起来了。

生病过程是正气与邪气打架的过程

阴阳失衡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一般可归纳为阴或阳的偏盛偏衰以及对另一方的累及等,这些可统称为“阴阳不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正邪抗争,各有胜负的过程。

正,即正气,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及抗病、康复能力。一般来说,凡正气不足的人,汗毛孔(腠理)容易松弛,失去其护卫表皮的功能作用,因而最容易感受四时流行之气,使四时之气自表皮而入;发则会出现咳嗽、流涕、头昏,或发热、怕风等伤风症状。此外,有的病人小便点滴不畅、滴沥不尽一天数十次,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正所谓“有癃者,一日数十漫,此(正气)不足也”(《素问·奇病论》)。

邪,又称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包括六淫、饮食失宜、七情内伤、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虫兽所伤等,也包括机体内部继发产生的病理代谢产物,如淤血、痰饮、宿食、水湿、结石等,具有伤害正气、引起疾病的破坏作用,即所谓的“邪气发病”。身体发热如火炭般热,颈部和胸部有阻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盛,呼吸喘促而气上逆,这些都是邪气亢盛有余、正邪两旺的现象。

通常来讲,邪气侵犯人体后,正气与邪气就会相互发生作用,一方面是邪气对机体的正气起着破坏和损害作用,另一方面正气对邪气的损害起着抵御及驱除邪气,并消除其不良影响的作用。因此,正邪的斗争及其在斗争中邪正双方力量的盛衰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影响着病机、病症的虚实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转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也就是正邪斗争及其盛衰变化的过程。

在疾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正气与邪气这两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其相互斗争的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力量对比的消长盛衰变化,并有一定的规律可以遵循。

治病如打仗,打仗要讲究方法。我们知道,邪气侵袭人体,引起体内正邪相搏是一种自然现象,就像两国边境会有军事对峙一样,不宜大动干戈,解决的办法在于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主张和平用药注重化解。这才是治病的上策。

先辈孔少华先生曾治疗一例小儿高热患者,因辨证用药准确,故而显效。

刘某,男,7个月。一月前感冒,发热,吃西药退烧药、消炎药后烧仍不退,反致药物过敏,全身起红色皮疹,后又出现两次心衰;经抢救脱险,持续高烧一个月,经骨穿检查均无异常,后经人介绍来诊,症见:发热达39℃,口唇红赤,精神尚可,咳嗽有痰,不易出,全身红色皮疹,指纹深紫,仍在风关。热仍在阳明气分,仍宜清解。

处方:生石膏10克(先煎),薄荷3克,地骨皮5克,霜桑叶5克,杭菊花5克,金银花7克,青连翘5克,鲜茅根10克,全蝉衣5克,条黄芩7克,全瓜蒌10克,杏仁泥5克,滑石块8克,羚羊角粉1克(先煎),紫雪半支分冲,2剂。

复诊:药进一剂后高烧退,现症仍见咳嗽,皮疹未退,上方加净蛇蜕5克、桑白皮5克、川贝母3克、白蒺藜5克,又进5剂,痊愈。

此例其实就是一例简单的太阴风温外感,然治不得法,表邪未解,里热未清,此小儿体内热偏盛,而且兼有湿邪,西药虽消炎退烧,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儿体内之积热;而且此小儿尚有药物过敏的问题,这种药物过敏或与患儿体内有湿热有关,而且药物过敏也可能是高热不退的原因之一。

患儿虽发烧一月,且曾经出现两次心衰,但来诊时,体质尚可,热仍在阳明气分。其全身红色皮疹乃是药物过敏所致,原因是体内有湿气,并非热入营血,故仍以清解阳明为主;白虎银翘桑菊同施,薄荷、地骨皮以退热,滑石利湿,内热偏盛,又加羚羊、紫雪,咳嗽有痰,痰热蕴肺,加杏仁、瓜蒌、桑白皮、川贝母,皮肤湿疹,加蝉衣、蛇蜕、白蒺藜,方证相对,故能使一月之高烧,一剂而退,数剂而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