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圣诞节,有点平静,没有往年媒体的狂轰滥炸,更没有青少年的尖声追捧。就连最擅长制造轰动效应的网络也显得非常淡泊。是不是圣诞文化已不再像过去一样受人喜爱,开始惹人讨厌了?不是的,我更愿意认为,开放背景下的圣诞文化已成为国人平静自然的“文化补丁”。
曾经的过去,我们将圣诞节看得比天还大,圣诞还没到,大街小巷的圣诞气氛早已将人们淹没了。再加上媒体铺天盖地的炒作,你想不陶醉都非常困难。为什么会如此迷恋?因为新鲜度高,大家以前都没有见过这“洋玩意”,有滑稽可笑的圣诞老人造型,有教堂宁静祥和的圣诞仪式,充满了浪漫和时尚气息。所以,那时就有媒体和专家呼吁,过多沉湎在欧风细雨中,不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几年过去了,专家担心的现象并没有发生。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们有点大惊小怪了。那只是人们的一种暂时的文化狂热和热恋而已,根本不用杞人忧天。
今天的平静不就是明证吗?圣诞文化走过了恋爱季节的狂热,终于成了一个冷却了的文化意象,成为平常、成熟的生活点缀品和文化补品。没有了热闹,不意味着圣诞文化的受冷,而是人们更在用自我方式、享受方式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方式来欢度圣诞节,赋予西方文化特有的东方气质和东方神韵。特别是在紧张的生活节奏中,圣诞节正在成为不少人的“精神童话”,更多人终于找到了一个相聚的理由,找到一个浪漫机会。
开放的国度里我们有开放的文化,开放的文化中我们的心态也越来越国际化和开放化。人们根本不会抵制圣诞。平静也好,狂热也罢,都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内在的精神信仰和文化忠诚感才是最稳定最值得信赖的文化支柱。人们越来越理智、理性、自我、从容地接纳圣诞文化等西方文化精华,在对它进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文化拔高,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力,这种奠基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基础上的“文化拿来主义”的观念并没有变化和动摇。
现在的圣诞节在滋养了我们的多彩生活的同时,也让民族文化不断进步,更有世界性和先进性,这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 雷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