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 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新农村建设
健全保障体系 构建和谐社会
做好“三农”工作须把握五个方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做好“三农”工作须把握五个方面

李公乐

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谋划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全会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涉及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对农村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想的进一步细化。认真学习全会精神,对于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把农村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1.县一级是落实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层面。县一级作为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枢纽,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全国70%的人口生活在县,绝大多数是农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决定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十七届三中全会描绘的农村改革发展蓝图能否变为现实,县一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同志在“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开班仪式上明确指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其中县委和县委书记担负着重大责任。通过参加这次培训,深感县一级领导班子的责任重大,深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县委书记的综合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委书记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2.做好“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全面小康是惠及十几亿人的小康,离开农村农民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由于长期受城乡二元体制的束缚,目前“三农”工作仍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重点和难点。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

3.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农村。首先,粮食安全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我国是人口大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离开粮食这一生存要素,人的生命将受到威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就无从谈起。其次,农村消费市场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世界金融危机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将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扩大内需、拓展国内市场的重点在农村,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消费仅占三分之一。若将9亿多农民和广大农村市场启动起来,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无限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把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

把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实现这一目标,结合巩义实际,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义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务工经商。结合这一实际,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经济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要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放在非农产业上,立足工业规模优势,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工业企业和城镇转移,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要鼓励农民发展庭院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以创业促增收。

2.立足产业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就巩义而言,农业占GDP不足2%,却养活了50多万农村人口,为地方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创新经营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逐步将特色产业打造成现代农业,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项目建设步伐。省委书记徐光春曾经指出,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千斤顶”、“发动机”,充分阐明了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加快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必须高度重视项目建设,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把握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难得机遇,高标准、大手笔谋划项目,为农村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紧紧抓住宏观政策调整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加快的机遇,围绕产业延伸型、战略布局型、资源利用型三个主攻方向,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能够发挥集聚效应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把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突破口

1.统筹城乡规划。规划是建设的龙头。要牢固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理念,改变过去就城论城、就乡论乡的城乡分割的传统做法,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要切实维护规划的刚性,加强城乡规划工作领导,理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坚决杜绝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规和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现象,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2.加快生产要素流动。实现城乡一体化,必须解决好资源科学配置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一是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离农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通过土地换社保、土地换稳定收益等有效办法,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二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扩大对农信贷投资比例,提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额度,积极发展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构建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增加“三农”金融供给,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三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流通、加工和服务业领域,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四是加大企业战略重组力度,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大企业上市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3.加大投入、加大反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仅靠农村内部的资源和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继续挖掘农村内部资源和力量的同时,充分运用外部的资源和力量,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步伐。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巩义各类工业企业近万家,去年工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许多企业家来自于农村,工业反哺农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继续发挥这一优势,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措施,动员更多的企业家反哺农业、发展农业。

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利益作为根本

1.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尊重农民意愿,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保障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益,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可包办代替,不能强迫命令,力戒形式主义,切实避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更不能借为农民办好事之名,干损害农民权益之事。

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幅度增加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大向上争取资金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城乡交通体系,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实现城乡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和管理。

3.积极发展农村公益事业。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把实现农民的“五有”(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集中更多的财力物力,兴办更多的实事好事,大力繁荣发展农村文化,积极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计划,不断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带来的实惠。

4.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创新的六大制度之一,赋予了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建设新的历史使命。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处理好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规范和完善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逐步扩大村民自治范围,让广大农民真正享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

把新农村建设作为重要抓手

1.坚持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进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不仅仅是规划道路、村居,还要考虑到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既要考虑当前,更要着眼长远。做规划时要有科学的态度,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使规划符合实际,体现群众意愿,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2.集中人力财力。新农村建设是全社会的事业,只有整合各方资源,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才能不断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要把分散于各部门的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扶持农村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带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完善相关激励政策,积极吸引各类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商资本投入新农村建设。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户籍管理制度,尽快形成社会各界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浓厚氛围。

3.坚持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各地发展不平衡,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有差距、过程有快慢、水平有高低,必须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对城郊村,要纳入城市发展框架,引导农村转社区、农民转市民;对镇政府所在地或规划中的中心村,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吸引人口集聚;对村庄较小、居住分散、生活条件较差的村,要尽快制定村庄建设规划,着力解决群众急需的水、电、路等问题,有计划的组织搬迁整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作者为郑州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