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没文化的奸臣纪念馆
困境之下春运买票难
仍有解决的空间
今天你3G了吗
漫画:票都买不到谈何优惠
对老总慎用拘留何以引发权利焦虑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会推广吗?
面对效益下滑 企业该如何选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会推广吗?
阿勒泰吃了“阳光法案”的螃蟹 吃制度“螃蟹”不容易 制度“螃蟹”,离熟透还有多久

核心提示

今年元旦,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廉政系统在网站上公布了该地区首批55名新提拔的正科级、副县级干部的财产申报资料,并正式启动地区内的官员财产申报程序。这一举措,开了国内官员财产公开化的先河,被诸家媒体誉为“破冰”之举。

官员财产公开化,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是件容易事。当阿勒泰终于在这方面迈出第一步时,好评、赞美之后伴随着的质疑也就可以想见。然而,在质疑和批评的同时也必须指出,阿勒泰的成功迈进,毕竟是廉政建设中的新探索。

阿勒泰吃了“阳光法案”的螃蟹

对于阿勒泰实行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人们大都给予了较高评价,甚至美誉其为“阳光法案”。尽管也有“作秀”之类的怀疑声浪,然而,其积极意义终归不能轻易抹杀。

对于所谓“作秀”,《齐鲁晚报》刊文指出,如果把此举说成作秀,至少这个“秀”是在地方制度层面的扎实探索。无论如何,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探索,都有助于提高我们及时发现腐败的可能性。

《南方日报》评论说,阿勒泰所允许秘密申报的七项财产或许为这一制度留下了缺憾,然而,官员财产公开能够见诸行动,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接下来要做的,是完善,是推而广之。

而《东方早报》文章则进一步指出,尽管在项目设置中有过多的秘密申报,使人们多有怀疑。但由于申报制度改革触动了不少利益神经,为避免中途夭折,反而更需要小步稳妥迈进。或许阿勒泰率先推行的官员“准”财产申报制度,离“阳光法案”的降临还路途遥远,但毕竟让普通民众为之心头一热。在推进“阳光法案”的进程上,2009年元旦已然成为“历史新起点”。

吃制度“螃蟹”不容易

然而,在阿勒泰尝试财产申报的积极意义背后,质疑的声浪并没有平息。对于阿勒泰所实行的“准”财产申报所留下的遗憾,不少报章也予以了冷峻的批评。

《羊城晚报》载文指出,既然身为官员,其个人行为涉及公共利益的诸多领域,那么部分个人隐私就必须让位于公共利益。而阿勒泰施行的秘密申报显然弱化了这一制度的公信力。

另外,所谓秘密申报出于安全考虑确实惹人怀疑。而现实中不少官员倒台之后曝出的巨额财产,令人咋舌之余也加重了这种怀疑。

《南方日报》评论同时指出,在“收礼”一项上,“空白者3人,明确填写‘无’者52人”。然而现实中,每逢节假,收礼即使被三令五申,却也难以杜绝。在这样的环境下,这一填报项目的设置本身就值得斟酌。

制度“螃蟹”,离熟透还有多久

阿勒泰廉政新举措引起如此关注,还在于不少人关心这究竟是不是有意试点,又会不会推广施行。

对此,《现代快报》有文章提出,让新提拔官员率先公开,这是阻力最小、也最具操作性的路径。如果一开始就强行在所有官员中推行财产公开,难度会很大。反腐既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不顾现实地进行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往往只能是一厢情愿。反而,从基层开始的财产申报成功了,积累了丰富的操作经验之后,由点及面逐级推开,是一望可知的。

《燕赵都市报》的文章则指出,阿勒泰的官员财产申报制,不应是孤本,而应是范本。官员申报体制要走向健全,就需要修补缺漏,扫除障碍,完善制度建设。阿勒泰官员财产申报制的存在价值,在于它能否走向成熟,以及可能产生的示范意义。

《珠江晚报》则刊文进一步指出,当初,正是小岗村农民的“闯一闯”,最终促成了伟大的变革。因此,“阿勒泰阳光”同样也是“抛砖引玉”的一个开始。它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力举,更是对一个坚冰始终难破、改革举步维艰的陈旧廉政制度的挑战。官员财产公开作为一种世界通行的预防腐败长效机制,不仅是对公众知情权的满足,更是对官员腐败的有效预防。 据《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