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中国人是“最能研究人体、顺其自然而用之的人民。脖子最细,发明了砍头;膝关节能弯,发明了下跪;臀部多肉,又不致命,就发明了打屁股……”至于坚韧挺拔的腰骨,构成了做“人”顶天立地的形象,向来关系着中国人的“气节”与“风骨”,统治者也许是怕臣民们嶙峋的风骨,就发明“腰斩”的酷刑,妄图教化出奴性的顺民。
韩信豪迈迎腰斩
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到了周代,“砍斫”逐渐取代“烹饪”,成为死刑的主流,有车裂、斩和杀三种。“斩”就是腰斩,“杀”是斩首。
腰斩在行刑时,犯人必须脱光身上的衣服,使腰部裸露出来,伏在铡床或木、铁的砧板上。普通人至此早已魂飞魄散了,但总有那么个别不畏死的“牛人”。秦末楚汉相争,韩信离楚投汉时还是个无名小卒,因犯军法当受腰斩。一同被处死的十三个人被斩之后,轮到了韩信,他居然仰躺在砧板上直视刀刃,大呼:“刘邦那小子不是想夺天下吗?为何要斩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闻此言,被他的勇气和豪壮折服,不仅没有杀他,还将他推荐给刘邦,让他做了个管粮饷的都尉。
李斯腰斩前痛悔
李斯相秦,功劳很大。灭诸侯,成霸业,一统天下,始皇帝的千古功绩,有一半得算到李斯的头上。但位极人臣又怎样?仍逃不开被指鹿为马的小人诬陷,身被五刑(黥、劓、斩左右趾、枭首、剁成肉酱),腰斩于市,夷灭三族!这位在骊山脚下坑掉数百名儒生,连眼睛也不眨一下的大秦丞相,如今轮到他领教自己厘定的酷刑,在自己培养出来的刽子手的刀下,俯首就刑。腰斩前,李斯对着一起奔赴黄泉的儿子,追忆起当年领着孩子们,牵着猎狗,追逐成群狡兔的无忧岁月。“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这一句痛悔交加的呼喊,是他对其追逐权力的一生的彻底否定和决绝。
最后一次腰斩给了考官
历史上最后一次腰斩判给了清代河南学政俞鸿图。雍正年间,俞鸿图督学闽中(今福州市),科考防范颇严,操守亦称严谨。未料他的小妾与仆人串通,收取贿赂,其妾把考试材料贴在俞鸿图官服背后补褂之上,俞鸿图穿出去,仆人轻轻地揭去授给应试者,而他一点也没觉察到。事发后,雍正皇帝将俞鸿图处以腰斩极刑。
腰斩之酷烈,连性格刚戾的雍正皇帝也动了恻隐之心,遂命封刀。如果记载不误的话,从周代到清雍正年间止,施行了两千多年的腰斩刑罚,算是寿终正寝了。
摘自《追寻历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