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红红火火中国年
ST宏盛查封资产遭拍卖
水果猪肉价格
低于去年同期
国家扶持政策能否拉抬低迷车市?
节前现金消费
谨防假币调包
去年地税查处
举报案件630件
漳州木版年画
特种邮票发行
年夜饭的变迁
果品批发市场迎来“战国时代”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年夜饭的变迁
上世纪70年代
一起吃肉打“牙祭”上世纪80年代
餐桌上出现大棚菜上世纪90年代
海参鱼翅上餐桌进入新世纪
健康饮食成主题

年夜饭的变迁

本报记者 靳 刚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们又开始忙着筹备年夜饭了。从过去的老婆孩子过年一起打“牙祭”,到后来全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看“春晚”,到现在的亲朋好友饭店大团圆,年夜饭的变迁见证着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生活状况的巨大变化。

上世纪70年代

一起吃肉打“牙祭”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是个买什么都凭票的年代,粮票在当时甚至被称为第二人民币,可见其重要性。

在那个年代,大小餐饮都挂着国营企业的牌子,门口标牌不是小吃部就是大食堂。平时基本吃不到肉,要凭票限量购买。一到冬天,市面上常见的只有白菜、土豆、萝卜三样,其中又以大白菜为重,几乎家家都要买上几十斤垛在院子里。市民张大妈说:“那时要想吃肉只有等到春节前,凭肉票可以买上一个猪腿什么的,然后蒸成条子肉扣碗等,家里大人小孩聚在一起,打打‘牙祭’,过一回吃肉瘾,算是过年了。”

上世纪80年代

餐桌上出现大棚菜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餐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市场品种渐渐丰富,蔬菜、瓜果、蛋、禽、肉类摆上了货架,冬天也可以买到相对便宜的细菜,这时候,人们的餐桌上开始出现了大棚菜,反季蔬菜逐渐热销,大白菜等冬储菜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市民朱先生说,那个年代,一到大年三十晚上,街道上就基本没有人和车辆了,家家都围坐在电视机前,包着饺子,看着春节晚会,其乐融融。

上世纪90年代

海参鱼翅上餐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物质供应越来越丰富,郑州市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丰富了市民的餐桌,从过去的卖什么吃什么变成了想吃什么买什么。鲍鱼、海参、鱼翅开始出现在寻常百姓的餐桌上。国外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上岛、捷农、迪欧、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等也纷纷进军郑州市场。

进入新世纪

健康饮食成主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民吃得越来越多元化,口味也开始要求健康绿色为主题:蔬菜要吃无污染的,鱼虾要吃活蹦乱跳的,肉禽要吃排酸的,连花生油都要专找非转基因的。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能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一些市民也不再为年夜饭忙碌,而是到饭店订上几桌,一家人潇潇洒洒,欢聚一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