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命运
身陷娱乐圈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古诗里的春节

刘庆元

春节的序曲是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祭灶日有详尽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写得翔实细致饶有情趣,足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食品的丰盈。

祭灶后第七天就是除夕了。传说这一天灶王爷会带诸神下凡,其他神仙年后再度升天,灶王爷却要留在各家的厨房,所以家家户户要“接神”、“接灶”,然后就是合家“守岁”,开怀畅饮辞旧迎新。除夕是一年中最特殊神圣的时段,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唐太宗李世民有一首《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写尽了皇宫除夕守岁的豪华胜景。民间的“守岁”就各有千秋了:孟浩然诉说“守岁家家应未卧,相思那待梦魂来”;高适感叹“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宋人席振起《守岁》诗云:“相邀守岁阿咸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岁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作者除夕夜倍感岁月无情青春不再,决心要从此“惜年华”;明人文征明的守岁诗道:“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除夕夜仍不忘挑灯用功,足见这位才子何等珍惜光阴,其志远大矣!

历代春节诗可谓浩如烟海灿若群星,王安石把《元日》写到极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的最大礼仪便是拜年了。宋人王十朋《元日》诗中有拜年情景:“元旦年年见,天涯意故长。诗篇示宗武,春色酌瞿唐。白发又新岁,黄柑非故乡。弟兄互拜处,归去顾成行。”兄弟们互相拜年、畅饮瞿唐(一种佳酿)、共贺新岁,一派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团拜”始于唐代宫廷,唐人包佶有《元旦观百僚朝会》诗云:“万国贺唐尧,清晨会百僚。衣冠萧相府,绣服霍嫖姚。寿色凝丹碧,欢声彻九霄。”生动描述了文武百官上朝“团拜”的盛况,从侧面也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1952年春节,毛泽东、周恩来等在中南海紫光阁举行团拜会,宴请宋庆龄、沈钧儒、张澜、柳亚子、黄长培、李烛尘等爱国民主人士。毛泽东拉着柳亚子亲切交谈,柳大为感动,写下《春节团拜》一诗,其中有“从容揖让礼文优,团拜应为团结谋”之句,说“团拜”能促使朝野团结和谐,称此为事业兴旺之必须,所言极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