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十个“国际母语日”
新学期伊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这门课?如何让孩子们在语言的起跑线上走得更稳、更快?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下面,我就借助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要上好小学语文这堂课,必须做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分析,即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部分学习,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入理解。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略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了。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全现出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从运用讲,学了语言就是要学会表达。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仅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每个人只要具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由此可见,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力,并且这种潜力在教师的引发和培养下是完全可以挖掘和发展的。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思维是认识能力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它的参与,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语言文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唯有它的参与才能培养创新意识。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乐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小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获取大多依靠直觉形象,小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感知事物,在抽象的词语和鲜明的表象之间建立起双向联系,而不但可以丰富思维内容,而且可以创设多种思维方法。学生在寻找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存在着急待消除的不确定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引导学生对课文字斟句酌,在繁中求简,从比较中求真,从而培养其思维的准确性。比如在讲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呈现一幅国画: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异客”。通过联想来理解古诗的主旨,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是一个神圣的精神殿堂,唯有怀抱一颗热诚、负责的心才能在这里为孩子们解惑、答疑。

李俊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