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4版:观 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高乡镇领导干部行政执行力之我见
文明执法是行政执法的生命线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四德工程”建设的思路与意义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路线
“四德工程”建设的思路与意义
大学生教育要做到“四结合” 进一步加强社会心态调控

徐国亮在《理论学刊》撰文指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完善的道德体系。“四德工程”建设应该走向生活,走向民众,突出榜样的力量,利用好新的宣传平台,创新评价体系等四种方法指导。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民众为基本原则,大胆改革,勇于探索,从创新机制入手,构建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评价体系。建设“四德工程”,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第一,道德建设与法律建设的关系。“法治”和“德治”要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第二,处理好道德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开展“四德工程”建设应该将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广泛吸纳全人类的道德文明成果,在扬弃的基础上,创造和繁荣先进思想文化,推进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重视道德建设是我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宝贵的历史经验,实施“四德工程”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实践。“四德工程”是培育文明风尚的需要,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武建东在《第一财经日报》撰文认为,改革开放初期的以西方国家制定的规则和习惯运转的中国经济改革,决定了中国增长的路线图是一种典型的从低端起步到高端竞争的上升模式。失败了,无损于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转;成功了,就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和放大全球经济规模,并将重新分配全球体系的顶端。因此,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路线,应将1978年中国推行的现代化从体系上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前期30年的改革和开放,它的主要使命是奠定中国新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解决中国的资本积累、市场经济体系的启动运转和建立有效的国际分工合作。其二就是未来中期10至20年的全球化和创新化,主要使命应该是奠定中国先进的国际化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解决中国的资本输出、拥有国际性的技术标准体系和专利水平,完全化的市场经济体系的良性运转和共同参与管理全球经济体系的分工,我们目前就处于这个时期的开端。其三是后期的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领先运转,以及国际化、商品化、专业化的服务提供,主要使命是奠定中国领先国际的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形成中国式的专家社会,解决全球平衡的资本流动性管理,主导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的良性运转和领先全球经济体系的转型扩张。前期的改革开放主要是依靠中国的内部积累进行,采取了渐进式改革;中期阶段由于资本积累的问题解决了,改革就必须采用体系化和渐进式改革相结合的转型方式推进;而后期必须采用体系化改革和不断创新的形式,以商品化、专家化、资本化、国际化的服务推动全球经济增长。

事业单位垄断行为的本质

余晖、高春量、周晓艳在《中国经济时报》撰文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其全部运营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预算。改革初期,国家财力已难以负担庞大的公共开支,此时制度安排倾向于鼓励事业单位自给自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方式由全额拨款改变为差额拨款、自筹等多种形式。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并未全部用于改革之初那些缺乏经费而被迫自给自足的机构,而是仍沿袭改革之初的做法,维持支出格局不变。也由于机构已经习惯于游走在市场与政府间的模糊地带,其间又加入了政府机构改革安排人员分流至事业单位的因素,最终事业单位习惯于利用体制内资源以弥补其市场竞争的不足,利用制度形成的市场壁垒维持其较高收入水平。由于事业单位是中央或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其和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之间的界限模糊不清,因而可凭借政府授权行使一系列的行政职权,这必然会把政府和市场行为、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且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像政府部门那么严格,使得不少政府部门通过自身控制的事业单位来创收,以实现自己特定的经济利益。也就是说事业单位习惯于利用公权力盈利的低成本以及制度形成的市场壁垒获取较高的垄断利润,其垄断行为的本质在于其既具有公权力,又参与市场竞争。

大学生教育要做到“四结合”

周雄文、王媛清、吴四江在《中国冶金教育》撰文认为,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已有二十多年,通过教育内容的充实、方法的创新、途径的拓展,法制教育的巨大成效已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更好地增强法律教育的实效性,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精辟讲授、学以致用,教师在教学教育中要注重四个结合:第一,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第二,法制教育与时事政策教育相结合。第三,法制教育与加强道德修养相结合。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引导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道德规范,从道德的角度思考法律规范,可以增强学生对法律规范的认同感,提高法律意识与道德水准。第四,法制教育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相结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广义上的“法律规范”,学校本着以学生为本与从严治校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依“制度治校”,可以促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步强化制度意识,不断增强法治观念。

进一步加强社会心态调控

温淑春在《天津大学学报》撰文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社会心态的调控,促进社会心态的和谐。因此,重视和正确把握社会心态的现状和变化趋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调控,积极引导社会心态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应该成为宣传思想工作和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1)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引导整合多元化的社会心态。(2)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断提高新闻媒体舆论引导水平。在文化、思想、价值多元化、社会心态复杂多样化的情况下,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于群众的思想情绪和积极性的影响极为重要。(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不断健全各项舆论制度,畅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4)加强社会利益矛盾的协调,促进社会利益关系的平衡。影响社会心态最大的现实问题涉及决定社会成员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及自身发展可能性的经济问题、利益分配问题。一是合理调整收入分配;二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公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展就业渠道,使更多的社会成员能各获其岗,安居乐业。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