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文怀沙背后的大师解决法
拍卖兽首与审慎对待文化遗产
漫画:公章劫
扩招5万硕士不可忽视的前提
让更多官员
为公众常怀愧疚心
借读费取消了,新问题出现了……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取消借读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借读费取消了,新问题出现了……
“没借读费,想把孩子送进理想学校更难了?”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2月2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2009年起取消。这原本是件大好事,可原来的“游戏规则”突然被打破,借读费取消之后,学校乱收费又少了一个“挡箭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取消借读费在实施过程中,却变成了引发一连串新问题的“导火索”,比如,之前学校收取的在校生借读费该不该退还?如何退还?再比如借读费取消了,那从此学校就没有借读生了吗?这一系列问题将不少家长和学校闹了个措手不及。借读费,想说“再见”不容易……

“取消借读费”: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借读费,是针对学生跨省、市(地)、县(市、区)借读,占据了当地一定的教学资源所收取的费用。在海南省会城市海口,借读费的收费标准为初中每生每学期500元,小学每生每学期300元。

肖女士从海南万宁来海口打工一年了,孩子在海口读书一直在交借读费,这对她来说负担不小。自打在报纸上看到海南取消借读费的消息后,她十分高兴,不料到了开学,海口秀英学校依然多收了她孩子300元,收据上大笔一挥写着:借读费。

海口市农垦机械厂的退休职工老罗也被借读费狠狠“撞了一下腰”。他带着孙女报名上学,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二小学一共向他孙女收取了410元费用,其中300元是借读费,且不给任何发票。

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海南省农垦直属第二小学在大门口立起一个鲜红色大牌子,印着《海南省农垦第二小学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上书:“……农垦的学校将要移交给地方,不会再给学校设备投入。地方教育部门接手投入,也不定是猴年马月的事。报纸上说今年不收取借读费,但学校一直未收到文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通知。我们把本学期的借读费先收起来,如果政府另有政策,就请家长把借读费的钱赞助给学校,尽快地给每个教室配备上多媒体设备,尽早实现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如此一番振振有词,令许多家长怒不可遏打起了投诉电话。

“我们接到了很多市民来电反映农垦部分学校仍然在收取借读费的问题。但由于海南垦区的教育移交工作仍在进行之中,部分农垦学校还暂不属于各地市地方政府管理。”2月10日,海南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有关负责人说。海南省农垦总局教育局招生办主任吴岳庚也明确表示,“农垦系统停止征收借读费”可能要到今年6月企业学校划归地方的规定出台后才能实施。

海南省农垦总局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刘女士对“农垦二小公开收取借读费是否合理”的回答倒是耐人寻味:“现在没有办法回答是不是合理。我们是要求各单位不能收,要严格按各市县物价局规定收费。可是学校经费不足怎么办呢?”

退还借读费:

怎一个难字了得

当“取消借读费”在海口各中小学校开展的时候,家长们发现,部分学校除了“曲线救国”继续收取借读费,有的则对多收的借读费“吃了不吐”。

王女士一家几年前从江西来到海口打工,儿子在海口市第八中学上初中,2007年秋季她为孩子一次性缴纳了3000元借读费,“到目前为止才读了一年半,余下的1500元对我们一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她向孩子的班主任了解退钱事宜,对方称没有接到上级关于退还借读费的文件或通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社会各界对取消借读费这一政策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人员,他们迫切希望往年一次性缴纳的借读费能够退还。但遗憾的是,不少家长向学校讨要多缴的借读费,均失望而回。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受访学校对于这一话题也讳莫如深。

海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记者说:“在我们学校,每年能收上100多万元借读费。其中有70%是用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另有20%多作为福利发给老师了。如果家长要求退还借读费,我们确实筹不出钱来。”

“这实在是一只烫手山芋。”海南省教育厅一工作人员透露,过去学校收取借读费上缴市县财政后,当地财政会拨回学校,由学校根据实际需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培训师资、添置办公设备等。钱已经花出去了,如何筹措资金,退还往年收取的借读费真的很难。“几乎所有的公办学校都在收借读费,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年收取好几百万元借读费,如果家长上门讨债,会给学校办学带来极大困扰,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海南省教育厅计划财务处林处长表示,多收的借读费如何退还,何时退还:“这个问题应该问各市县政府,由各市县政府解决,我们要求他们必须要按照省里的规定来做。” 据了解,退还借读费的问题如何解决,各市县政府仍在讨论中。

等得心焦的网友质疑:“取消借读费的政策是2008年年底公布的,至今两个多月了,仍迟迟定不下如何处理这‘多收的借读费’,到底是效率问题还是利益问题?再者,教育部门已经明确了是‘多收的借读费’,多退少补是常理,岂有‘能否退’之理?”

不单海南面临取消借读费后的种种困惑,省外学校也有类似的烦恼。江西遵义一些中小学校长表示,国家取消借读费是项很好的政策,学校也很支持,但往年学校都靠借读费弥补经费上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对学校进行一定的补助。该负责人认为,“如果不能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政策一定不能有效执行”。

取消借读费,这一桩意在减轻家庭教育支出的民生举措,为何会引发一幕幕家长与教育界之间混乱的“金钱之争”?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归根到底,这是长期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新政出台后缺乏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导致老环境与新政策摩擦产生矛盾。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根据国家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招择校生,自然不允许收择校费。但实际上,许多家庭有着极为强烈的择校需求,于是,“择校生”便披上了“借读生”的外衣,争相涌入优质学校。

如今,公办学校学位不足已是事实,很多学校校长是不希望再接收借读生的。“取消义务教育借读费后,学校干脆不再接收借读生才好。”海口一学校校长说,以前所招的借读生,其实多是“关系生”,学校越有名气,压力就越大。

“没了借读费,想把孩子送进理想的学校读书,是不是更难了?取消借读费后,借读费会不会用其他的名分重新再来?择校费、赞助费之类的巨额收费会不会继续涨价……这其实是我们最最担心的。”几位家长忧心忡忡地说。 网友“zhizi”认为,和几千元的借读费相比,动辄数万元的择校费才是大头,才更是让家长头大的经济负担,更应该取消。但时下话语权、定价权掌握在校方手里,取消借读费,将来可能要面临更大规模的择校热,且无法保证收费不以其他“捐资助学”的名目出现,费用会不会更大?

山西省社科院王青峰认为,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借读费,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配套改革,一是取消以户籍居住地为准入学的限制,二是从均衡师资和生源入手,均衡教育资源分配,这是根治择校现象的治本之策。

海口一些学校校长也认为,由于中小学布局不合理、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诸多因素影响,加之家长们望子成才心切,单靠借读费来控制择校现象是不现实的。现在“取消借读费”新政刚执行,择校现象有可能到今年秋季招生时才会凸显。就上述问题,迫切需要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认真考虑,抓紧时间出台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加以解决。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