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天然气“市场化”
并不必然意味着涨价
最贵汉字的深层寓意
别把女富豪雇全能男保姆太当回事
否决汇源并购案释放出的信号
一夜成名梦煽起的招生虚火
官员非正常死亡为何总招非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否决汇源并购案释放出的信号

3月18日,商务部最终否决了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果汁案,为这场街谈巷议的话题在3月20日的终点线前画上句号。我曾经很认同一些专家所说的,这场并购是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汇源所在的行业也不是核心产业,并购完成对整体经济的影响不大。但现在看来,商务部的决定也有其合理性。

这是出于防范垄断对市场竞争效率造成损害的考虑。商务部的解释十分清楚,可口可乐公司在碳酸饮料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但是在果蔬汁市场上却没有优势。假若集中后,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搭售、捆绑销售果汁饮料;或者采取措施,限制果汁饮料市场竞争,对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造成挤压,都将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可以想见,可口可乐的修正方案没有完全解除商务部的担忧。与此同时,网络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受众对并购并不认可。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一个相互开放的市场上,并购不应该是单方向的,而应该是双向的,就像美欧之间经常发生的跨国并购一样。但是,在中美之间,并购却存在很大的不对等性。在2008年9月美联社有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一篇评论文章中,作者指出:“中国是外资看好的最主要目的地,但成熟企业被收购之事在中国极少发生。”

这段话显然存在两个事实上的错误。其一是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并购已经发生过许多起,作者显然对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状况不了解;其二是对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并购屡屡受阻置之不谈。从中海油、海尔等中国公司在美国的并购接连遭遇挫折来看,美国一些人对来自中国的商业并购案还带有种种歧视看法。这样的意识形态导向,不仅阻碍了正常的并购活动和资本、要素的跨国流动,也对美国的开放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

时至今日,美国上上下下都希望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债,但对如何开放中国资本进入美国市场的并购不置一词。在投资渠道狭窄、美元未来走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单纯要求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想法让人非常不理解。

同时,商务部的裁决结果是维持现状,朱新礼还得继续“养猪”。在并购案提出时,朱氏曾提出一套“养猪卖猪论”,引起强烈的舆论反响。但看看全球的企业家,祖孙三代都养一只猪的现象也不乏其例。而从企业成长阶段看,不断转换跑道改变经营方向也未必收益更大。可口可乐看中朱新礼的“猪”,不仅是因为其在中国有高的市场占有率,而且还有全球市场前景。经此并购一役,朱新礼与汇源的声望都因而大增,对于未来公司与个人的发展当然都有很大助益。朱新礼不妨潜下心来,考虑一下如何把企业做得更大更强,把企业的产品市场向国外延伸,让汇源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公司。届时,朱新礼也可以借势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猪倌”。 周民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