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思)近年来,市现代远程教育工作以“五抓一创”(抓教学组织,抓实际应用,抓资源建设,抓示范带动,抓服务保障,争创现代远程教育先进县市区)活动为载体,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助推了党的基层组织和新农村建设。
抓教学组织,倡导教学形式特色化。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对农村党员干部重点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工作方式方法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对农民群众重点进行遵纪守法、实用技术、致富信息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对农村妇女重点进行儿童教育、妇女维权等知识的学习培训;对务工人员重点进行就业技能等内容的学习培训。方法上突出灵活性,开展集中式、订单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抓实际应用,促进学习成果实用化。围绕党建抓应用,及时将中央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农村基层,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的能力。围绕发展抓应用,将科学技术和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农民群众,引导农民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围绕丰富群众生活抓应用,组织收看文艺节目,引导农民群众破除迷信、移风易俗、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围绕和谐抓应用,引导基层推行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大力开展“政策进门、法规入户、道德评议”等活动,营造和睦友好的农村新风。围绕中心抓应用,针对当前金融危机形势,及时拍摄上传并组织收看了一些典型课件,帮助企业、群众走出危机。
抓资源建设,力求教学内容多样化。强化自主开发力度,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民实际需求,自主制作了“基层党建”、“新农村建设”、“实用技术”等深受党员干部群众欢迎的精品课件。2008年以来,自主制作各类课件80多部。全程跟踪拍摄的专题片《真情写大爱》,记录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党员纷纷向汶川地震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踊跃缴纳特殊党费的感人画面。
抓示范带动,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引导基层大胆探索,及时发现典型,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实现规范化发展。截至目前,已创建市级教学实践基地52个,县级教学实践基地300余个,建立各类学习实践点2500个,实现了基地与站点的有机结合,使远程教育有了“第二课堂”。
抓服务保障,实现设备利用经常化,从确保网络畅通、提高操作水平、健全制度等方面着手,大力加强服务保障,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 市远程办通过网络,采取理论讲授、实例分析、观看课件等形式,先后对各县(市)区远程办负责同志、380余名精品站点管理员和2306名“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封闭式集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