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医院投资迎来前所未有的春天
任志强不是黄世仁,我们别当白毛女
袁隆平们不是无米之炊的神仙
学者发言当恪守专业立场
“中国第一农民公园”的困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中国第一农民公园”的困局
怀抱尴尬等待出路
公园内破落的房子
破败的公园一角
农民公园的牌子已被某开发公司的镏金招牌取代

本报记者 李明德 实习生 周向栋 图/文

核心提示

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农民公园,这个曾让当地群众受益颇深的娱乐休闲场所,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中国第一农民公园”。然而时至今日,农民公园却失去了昔日的光环,园内杂草丛生,设施残破不堪,几乎没有门票收入,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投资巨大的农民公园难道就此没落吗?就在公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局之时,某开发公司已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准备对马寨农民公园进行大规模的开发,马寨农民公园的牌子也在2009年春被悄然换成了某开发公司。“中国第一农民公园”又一次易主,是否能让人再次看到希望?

破败不堪的农民公园

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500余亩的马寨农民公园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建成初期,因其投资多、规模大、游乐设备齐全而被称为“中国第一农民公园”。 如此辉煌的历程,曾是马寨人的骄傲,而如今却是破旧不堪,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记者带着疑问,前往马寨探寻其中原由。

来到马寨镇农民公园的门前,锈迹斑斑的公园大门紧锁着,与以前不同的是,农民公园的牌子已经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某开发公司闪闪发光的大幅铜字。大门左边的售票窗口,一块破旧木板上写着进园买票的字样。记者看到破旧的售票处有位老大爷坐在门口晒太阳,便说想进园参观一下。那位大爷出来后伸出两个手指,说道:“门票2元。”记者掏了2元钱进入了园内,但看门的大爷并没给记者门票或其他相关票据。

进入公园,入口左侧土墙上,依稀还能看到公园初建时慷慨激昂的标语。转弯继续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萧条景象,房屋年久失修,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好久没有打扫过了。根本见不到有游客在此游玩,倒是给公园南边一所医学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世外桃源般的游乐场所,不时有学生模样的人群结伴逛悠。记者上前询问,看他们是否也是买票没有票据,得到的答复却出乎记者预料,他们根本没有买票,公园南边的栏杆早已破旧不堪,可以随便出入。

公园内的游乐设施都停用了,在公园中间一尊大佛雕像前,记者只能依稀看到大佛的框架,其他东西却不见了踪影。儿童乐园内的滑梯上布满了尘土,可以想象在公园没有破败之前,这里满是孩子们嬉笑玩耍的身影。滑冰场上,长满了杂草,旁边医学院校的生活垃圾随意地倾倒下来。园内猴山上看不到一只猴子,只有曾经拴猴子的铁链,锈迹斑斑在地上躺着。横贯公园的贾鲁河上有一条被遗弃的破游船横亘在岸边,河水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流动的迹象,轻风拂过夹杂着一股腥臭。

公园内的很多建筑和窑洞已经年久失修,没有一点人气。唯一还像点样子的地方,就是几十层台阶之上的南天门庙了。庙内,有位大爷和大妈正在聊天。他们告诉记者,庙里管事的邵道长外出了,本来说是农历三月三就回来,可是公园没有游客,道长也不好生存,所以就一直在外化缘。据他介绍说,邵道长5年前来到这里,把残破的庙维持下来。来这里烧香的人很少,庙里的房顶都漏雨了,一直没人维修,只好在室内屋顶上扯块塑料布。左右两边祠堂里的伟人塑像修了一半就不修了,祠堂内空荡荡的。“有人出钱修一下就好了,但一直也没人管。”这位大妈神情暗淡地说。

在公园门口的售票处,记者和售票的李大爷聊了起来。李大爷说:“公园现在基本上就没人管了,连基本的开支都很难维持。现在门票卖2块钱都很少有人来,附近的学生和村民来玩,几乎都是从公园边上溜进来,很少有买票的。公园内的很多设施都年久失修了,公园内的河水也被附近工厂排出的污水污染,到了夏天,气味很难闻,蚊蝇更多。公园现在交给城开集团管理,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发。”

曾经的辉煌

提起农民公园,马寨年龄大一点的人都会提到马培义这个人,都说农民公园的建成是马老的功劳。在农民公园对面的马寨敬老院,记者见到了马培义老人。他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建设马寨农民公园的艰辛历程以及公园建成后取得的辉煌。

80年代初的马寨村还是属于郑州市刘胡垌乡的管辖范围,那时各级政府还没有建设经济开发区,马寨村没有支柱产业,经济十分落后。马培义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被安排在郑州市供电局上班。这在当时是一份相当好的工作,马培义便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城市生活。然而家乡的贫穷落后让马培义深感不安,觉得自己有责任回家带领乡亲们致富,于是马培义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工作,带领着乡亲们以几百元开始,着手做起了石棉瓦生意。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马培义带领乡亲们建立了马寨挂面机厂,后更名为郑州市挂面机制造厂。到了1993年,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马培义便组建了郑州东方集团公司。从此马寨人告别了贫穷的日子,一步步富了起来。

看到乡亲们都渐渐的富裕起来,马培义又感觉乡亲们的文化生活还非常贫乏,决定和村里的乡亲们一起努力,建造一个属于农民自己的公园,好让乡亲们在农闲时也能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逛公园。说干就干, 80年代末期,马培义带领乡亲们,因地制宜,根据马寨村天然形成沟壑纵横的自然特点,由挂面机厂投资,在马寨贾鲁河上动工建设“农民公园”。

到了1993年年底的时候,投资金额达到近千万的马寨农民公园已经初具规模。500多亩的公园里建起了猴山、假山、观光亭、碰碰船等众多娱乐设施。大人小孩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不仅成了当地农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就连很多郑州市民都慕名前来游玩。公园还不失时机地推出春节文化庙会等文化娱乐活动,公园里每天都是游人如织,门票卖得好的时候一天能收入两万多元。随着马寨经济开发区的落成,农民公园更加火暴起来,公园大门口连车都停不下。一直到1995年之前,都是公园的鼎盛时期,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游客。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农民公园,马寨农民公园因投资金额多、规模面积大、游乐设备齐全而被人们赞为全国第一家农民公园。

在经历了时间不长的辉煌后,马寨农民公园很快就衰落了下来。原本投资农民公园的挂面机厂变成了东方集团,加上生意上相当的忙碌,以及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后对厂里的效益影响很大。马培义于1995年退休了,厂里便再也没有精力为农民公园管理方面的事情操心了。由于缺少相应的投资和完善的管理,农民公园也就冷清下来了。

目前在郑州近郊旅游业兴旺发展的同时,马寨这个曾被赞为“中国第一家”的农民公园却一再沦落,慢慢的被世人所遗忘。先后投资近千万元耗费大量人力建设的农民公园难道就这样被遗弃了吗?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来挽救?农民公园的问题随即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专家的注意。

2000年,刘胡垌乡政府被撤销,并在刘胡垌乡政府的基础上成了马寨镇人民政府。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马寨的城镇化进程也越来越快。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马寨农民公园一直没有发展起来。镇政府也一直在努力寻找合作方,准备对农民公园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记者采访了相关的旅游专家,针对马寨农民公园这一特殊的现象进行了咨询。专家们谈了自己的看法:“最近几年,全国各地市纷纷建立了供市民近郊旅游的度假村、生态园等旅游项目。马寨农民公园建设较早,在当时确实极大地丰富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满足了郑州市民近距离的旅游需求。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市场上旅游业更是发展得相当红火,再加上郑州周边市区对旅游景区的开发,使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余地。马寨的农民公园不具备吃、住、行、游、购、浴等这些成熟旅游市场所必备的要素,农民公园在建设之初就有着浓郁的公益色彩,没有市场化是马寨农民公园衰落的主要原因。”

那么到底有没有一个相对完善的、适合马寨农民公园将来发展的办法呢?就在2009年春,传出一个令人激动的好消息,某开发公司与马寨镇政府达成了合作协议,以约1/8的占地面积——1380亩的超大规模建设高档住宅区,是集休闲、养生、度假旅游、商务会议、自然居住于一体的五星级复合居住社区。与此同时,马寨农民公园也交予某开发公司管理开发。某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虽然公司在2009年春已将农民公园的牌子撤下,换上了某开发公司的牌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公园的消失。某开发公司即将对公园进行相应的修缮与开发,使之焕然一新,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之处。具体怎么开发,公司会比较谨慎,选择一种最好的方案,使马寨农民公园不失其功能的同时,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很显然,由于某开发公司的介入,也许对于马寨农民公园将来的发展,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农民公园未来怎么走,就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等待吧。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