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栾月琳 文/图)为了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近来国内一些城市的政府部门向市民发放在特定消费范围内有效的消费券,最近,一些商家效仿这种行为,也推出所谓“消费券”。
昨天上午,在陇海中路一家即将开业的通讯大卖场门前,一家手机经销商也打出“手机消费券”的横幅,向过往行人发放仅限在本品牌各连锁店内使用的“消费券”,但多数行人路过时只是撇上好奇的一眼,真正上前领取者寥寥,市民普遍反应冷淡。
记者索取了一张“消费券”,上面分别印有“手机消费券”、“手机维修消费券”、“手机配件消费券”等数种小券,价值20~100元不等。知情者透露,所谓“消费券”,实际是商家为吸引眼球的一种变相打折促销行为,消费者应该理性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