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写作是场“马拉松”
内疚,是人内心的善
孩子们的节日
中原大舞台
《建国大业》再携手
中国式的幽默 文化人的责任
漫画大师丁聪辞世
众人“问诊”《大国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作家阎连科:
内疚,是人内心的善
阎连科近影

■本报记者 左丽慧

以《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丁庄梦》、《风雅颂》等长篇小说享誉中国文坛并在海外颇有影响的河南作家阎连科,新近推出了长篇自传散文《我与父辈》。新作中,作者一改往日冷峻的风格,用极尽质朴的文字和纯粹的个人经历与个人记忆,将自己的家族生活——一个中国农民家族的命运,善良、诚实、坚韧的品格镌刻在了永存的纸页上,读来令人心酸。昨日,记者见到了在河南陆军预备役师进行《从世俗中来,到灵魂中去》演讲的阎连科,并听他谈谈创作这本书的来龙去脉。

“前年我回嵩县老家给四叔奔丧,一个本家妹妹说‘外面人都说你是个很有名的作家,为什么你不写写家里的事呢’,我才意识到,我写了30年,而我的写作与我的亲人、与那片土地却没什么联系,于是我就想写一本给亲人们看的书,哪怕写得不好,但是要平实、诚实,让那片土地上的人看……”在家乡的媒体面前,阎连科并不讳言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只是想让亲人们看,不料新书问世后,读过的人多被感动落泪,为书稿打字的打字员、送快递的农民工,在看过这本书后也感动不已……《我与父辈》首印20万册后又加印5万册——尽管写的是自己的“家事”,阎连科笔下真实的人物故事还是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父辈们在苦恼中默默而尽力地为儿女们撑起更为广阔的天空,我的父亲在世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电影放映员上家里来放一场《少林寺》,但是这在当时需要10元钱,直到父亲去世也没看到《少林寺》。到现在我想起这件事还觉得内疚,经常梦到父亲……”说到往事,阎连科声音沉缓,“现在说这些话酸溜溜的,似乎不像一个男人说的话,但是这些小事会永远折磨着你。”阎连科说,人类最朴素的感情是相通的,每个人对社会、对家人都有一种内疚,或许他把这种内疚表达出来了,与那些读者达成了共鸣,这本书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从对现实、丑恶毫不留情地批判,到温情脉脉地记叙亲人往事,阎连科此次“转身”令习惯他嘲讽、鞭挞方式的读者颇为惊愕。有读者评价说:“这本书没有阎连科原有绚丽烂漫的文字,没有他对荒诞现实残酷的批判,没有技术心和‘主义’的追求,非常平实、质朴而又感人。”

阎连科也表示,通过写作《我与父辈》,自己也变得更加宽容,并且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对笔下人物过分苛刻,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写出了笔下人物想说的话,“我对我笔下的人物也有所内疚,对目前正在创作的小说,我也会重新构想一下人物和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