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2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五年积淀 硕果累累 第二届郑州仲裁委员会成绩卓然
策马扬鞭再奋蹄
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五年积淀 硕果累累 第二届郑州仲裁委员会成绩卓然
郑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张灵芝作第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
郑州仲裁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办公室主任 张灵芝

我受主任委托,就第二届委员会的工作情况作报告。

第二届郑州仲裁委员会于2004年1月组成,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仲裁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先进的专业发展方向,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认真践行“和谐仲裁”,依法、独立、公正、高效地开展仲裁工作,以高品质的法律服务,不断赢得市场主体的信任和选择。

一、科学发展 昂然向上

自2004年1月第二届委员会组成以来,截至目前,郑州仲裁委员会共受理案件3809件,标的额45.4亿元,尤其是近三年来,更是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受理案件663件,标的额17.8亿元,位居全国第14位,与上年相比,受理案件数增长27%,标的额增长158%;2007年受理案件902件,标的额6.99亿元,位居全国第10位,受理案件数增长36%,标的额减少61%;2008年受理案件1026件,标的额9.9亿元,受理案件数增长14%,标的额增长42%。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办案独立公正,服务热情周到,倾力打造郑州仲裁品牌

仲裁案件的质量是仲裁发展的生命线,也是赢得当事人信赖和支持的主要途径。郑州仲裁委员会始终将案件质量作为仲裁工作的重中之重。

1.完善各项办案制度和机制,确保仲裁案件独立公正。

2.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严把案件质量关。在仲裁实践中,我们不断增强精品意识和品牌意识,通过坚持接待当事人的“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您好相问、一把椅子相让、一杯热茶相待、一句再见相送”),推行标准的仲裁服务礼仪使服务规范化。实行服务首问责任制,避免了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和品质不高的服务。

(二)多策并举,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拓宽服务领域

郑州仲裁委员会始终坚持“推行仲裁法律制度是根本,融入市场经济是关键”的仲裁发展方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自觉服务于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使仲裁工作不断贴近社会、贴近市场、走入百姓生活、融入市场经济,使仲裁法律制度渐入人心。

(三)坚持制度完善和创新,促进仲裁事业规范化发展

1.建立健全各项业务制度,使仲裁活动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一是为解决仲裁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仲裁暂行规则》进行较大幅度的修定。

二是完善仲裁员管理制度。制定了《仲裁员聘用管理办法》和《仲裁员纪律处分办法》,修定了《仲裁员守则》,为规范仲裁员执业操守和仲裁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三是规范仲裁程序。制定了《仲裁开庭程序指引》、《仲裁流程管理计划书》、《仲裁庭开庭纪律》和《仲裁秘书办案礼仪规范》等十余项行为规范,确保案件质量和效率。

2.加大管理制度创新力度,促进仲裁机构规范化建设。

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和绩效考核;二是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三是对分支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

3.创新服务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深入践行“和谐仲裁”,构筑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郑州仲裁委员会于2008年8月设立调解中心,制定《调解规则》、《调解员聘用管理办法》和《调解文书格式文本》等规范。中心成立以来,以优质高效、经济快捷的服务调处纠纷10余件,标的额近2000万元,走访企业、律所百余家,接受咨询100多人次。

二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推行确认仲裁。这种新的仲裁服务方式一经推出,即受到了市场主体的认可和欢迎。

(四)加强仲裁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

建设和培养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作风上硬、纪律上严,能够承担历史责任、不辱使命的仲裁队伍,是开创郑州仲裁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自2008年以来,郑州仲裁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致力于仲裁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五)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仲裁工作离不开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郑州仲裁委员会在坚持自主创业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机关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为促进仲裁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1.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是仲裁发展的坚强后盾。

市政府主要领导定期听取工作汇报,了解和掌握仲裁工作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认真帮助郑州仲裁委员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在人员配备、后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

2.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仲裁的帮助。

一是吸收律师协会领导进入委员会,在聘任具有律师身份的仲裁员时,侧重于听取律师协会和律师管理部门的意见;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和商会在银行、保险、装饰装修、土地矿业、法律咨询等领域建立分会、中心,以争取整个行业和系统对仲裁的信任和支持。

(六)建章立制,努力实现财务管理规范化

2008年下半年,郑州市审计局对郑州仲裁委员会2003年11月至2007年10月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针对审计提出的问题,我们进行了及时的整改,制定了《郑州仲裁委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郑州仲裁委办公室物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规范财务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程序,健全重大财务支出监管机制,通过建章立制,规范了财务管理,使财务管理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展望未来 任重道远

过去的五年是郑州仲裁事业快速发展的五年,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了自身管理和建设方面的严重问题,经过2008年一年的整顿和调整,虽然各方面的工作均有起色,但面临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郑州仲裁委员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历史包袱较重,外欠款较多;宣传推广仲裁法律制度工作覆盖面较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规范化管理程度不高,不能完全适应仲裁工作的需要;仲裁工作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司法监督和支持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新一届委员会要正视这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制约仲裁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仲裁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9年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管理,努力实现机构建设规范化

一是要严格依照仲裁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满足发展、改革、稳定的需要;二是要规范队伍建设,确保仲裁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严格仲裁质量管理,建立完备、科学的质量保障和监督制度,保证仲裁案件质量的高水准。

(二)切实加强仲裁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整体素质

一是要加强委员会和仲裁办领导班子建设,民主公开,清正廉洁,坚持集体领导;二是要加强仲裁员、仲裁工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仲裁工作中提高办案能力,在仲裁事业发展中不断实现个人价值;三是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办案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大力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要发挥仲裁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目前社会对仲裁的认知度较低,仲裁的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要进一步增强宣传和推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千方百计地不断拓宽仲裁服务领域。充分发挥仲裁员的作用,依靠仲裁员队伍宣传和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加强媒体宣传,办好网站。积极推广确认仲裁。以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为目标,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商会和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加强与企业、公司的联系,主动上门服务、事前服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运用各方面的资源,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以郑州仲裁为基础,搭建我市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综合性法律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郑州仲裁的知名度和公信力,夯实科学、规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公正高效仲裁案件,及时化解纠纷

案件质量是仲裁的生命线,是仲裁工作永恒的主题。牢固树立通过办好每件案件打造郑州仲裁品牌的指导思想,努力追求各方当事人满意和“共赢”,竭力实现“案结事了”。严把立案关、组庭关和审理关,进一步从仲裁程序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仲裁案件的督促、指导和把关,全面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仲裁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尊重当事人意愿,努力提升和解率和调解率,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减少当事人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数量,减少法院裁定撤销和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数量,减少当事人信访投诉的数量。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